> “你是说……不可能吧,太皇太后一脉自来强势,何况……”她压低了声音,“何况陛下膝下亦有亲子,怎么也不会轮到光王。” 可不是嘛,这光王可是等到三十六岁才登基,要知道李昂死时也才三十二岁,这样一个半生装疯卖傻的帝王,怎么不值得一句忍辱负重的夸赞呢。 钟芙在唐兴又做了两年县令,因政绩突出,第三年便被擢升为台州长史。 台州为上州,长史为从五品,可算是刺史的副手,钟芙由县令升为长史算是连升了三级。 钟芙心知这里面定也有裴度的缘故。 此时裴度仍在朝中任相,他向来是不因人的关系远近而推举人才的,便是钟芙与他有叔侄之称,他也毫不顾忌地在李昂面前推举钟芙。 既做了长史,权力增加,钟芙便积极向周刺史献言献策,将唐兴的模式在全州铺开。当日李怡下山看到代加工铺子觉得她做法聪明,其实除了从百姓手中收集粮食,钟芙还有另一层用意。 南方各地宗族的影响力有时要远超朝廷,这固然有利处,例如当官府没有心力处理百姓之间因田亩而引起的争斗时,便可由宗族代为处理,但弊处也十分明显,宗族的命令大过官府,想推行一些政令便难上加难了。 钟芙为何要开加工铺,就是要削减宗族的影响力。 眼下大多的百姓生活还不富裕,生产设备相对也少,类似石磨这种器具都是一个村子共用一个,想用还要搭人情,在村子里边缘的村民或者外姓人都是被排除在外的,可自姚县令来了就不同了,只要附上一斤红薯便有人帮你磨。如今红薯产量极高,谁家还舍不出去一斤来,这可比用村子里的划算多了。 宗族之所在在村子里厉害,归根结底是他们承担了一部分公职部门的职能。钟芙要用他们却不能叫他们骑到头上来,她慢慢削减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叫辖下的百姓慢慢意识到在台州,法是大于情的,公法更是大于私法。 如此又过了三年,整个台州便焕然一新,以台州辐射浙东全地,在整个大唐从上至下、各地大小摩擦不断的争斗中,全力务实发展的台州便显得尤为突出了。 李昂很容易就把目光转到了这里,再一看周刺史的奏疏,毫不掩饰对长史的夸赞。 他脑中一转,哦,这就是当年那个一举改变局势的小将姚金鳞啊。 他立马兴奋起来,姚卿可是他的福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