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历史军事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65章 赏善罚恶,赏功罚过

第365章 赏善罚恶,赏功罚过(2 / 3)

曾经的奴隶,换成了同样卑贱、穷困,却稍有人权的农民,但统治思想核心,依旧是奴隶制社会的那一套。

你就该种地!

你种出来的粮食,我出多少钱,你都得卖给我!

打起仗了,我让你战场你就得战场!

仗打完了,你若是死了,那就是你运气不好

侥幸活下来了,伤残也都是你活该,健全也只算你幸运。

无论如何,仗打完了,滚回去种你的地,继续供养贵族老爷们吧……

从这套思路就不难发现:其实什么都没变。

说是封建文明初期,说是社会主体从奴隶换成了农民,但其实什么都没变。

社会最底层的阶级,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依旧要向统治阶级,缴纳高昂的赋税

虽然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权、自主权,却依旧无法完全具备对自己的生命、身体的支配权。

几百年前,贵族们让奴隶耕地

现在,贵族们让农民种地。

几百年前,贵族们让奴隶战场

现在,贵族们让农民战场。

过去的奴隶吃不饱、穿不暖,如今的农民亦然。

过去的奴隶动不动暴死战场,被贵族时刻掌握着生死,如今的农民亦然。

就好像整个华夏,仅仅只是把奴隶制这个名称,换成了封建制这个稍微好听一点,本质却根本没有任何不同的说法

而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也只是换了个更好听一点的名字:农民。

直到商鞅入秦变法,华夏文明才再次开始了思考,并意识到了这一点。

是啊!

这所谓的封建制,不过就是扯了块遮羞布的奴隶制啊!

换汤不换药啊!

还有农民,分明就是换了个叫法的奴隶啊!

这……

不会出问题吧?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会出问题。

在他们看来,曾经卑贱的奴隶,如今成为了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能自主婚娶并繁衍子嗣的农民,这已经是再大不过的恩赐。

得了如此恩赐,农民们根本不敢有更大的贪念,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

吃得饱,就把粮食分一些出来,给贵族老爷们奢靡享受

吃不饱,那该贡也照样得贡。

至于贡之后就要饿死了?

好的,我知道了,乖乖在家里饿死就行,可别死在我门口给我添堵……

也就是在这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或者说是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根本不远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商鞅的出现,再次验证了那句名言的含金量。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通过对过往经验,尤其是华夏文明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的发展进程当中,华夏文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商鞅最终发现:奴隶制社会,问题在奴隶拥有无限的义务,却没有丝毫的权利。

而自宗周以来的封建文明初期,之所以会让人感觉农民,只是换了个名字的奴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在封建社会的义务,并没有比奴隶制社会的奴隶少多少。

与此同时,农民在封建社会所能拥有的权利,也没有比奴隶制社会下的奴隶多到哪里去。

土地拥有权?

有屁用!

说不定哪天,我就要被王连人带土地,敕封给某个贵族当食邑了!

这和过去,奴隶被主人赠送给另一个贵族,又有什么区别?

婚配权、繁衍权?

好吧,这个确实有那么一点点用。

但问题在于:我自己都是个写做农民,读作奴隶的苦命人

我繁衍子嗣生出来的,不还是你们这些贵族老爷的奴隶?

所以,在这个制度体系下,唯一支撑农民努力生活,而不是像奴隶那般,彻底沦为行尸走肉的,仅仅只是个不努力就会沦为奴隶的紧迫感。

为了加强这个紧迫感,统治者们甚至构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来迫使农民极力避免沦为奴隶。

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什么做了奴隶,到了地底下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等等诸多层面的价值灌输,就是为了让农民,积极地投入到生产活动当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就变成了稍微有点尊严的奴隶

至于残存的奴隶阶级,则成了贵族杀鸡儆猴,告诫农民的那个鸡。

看看!

不努力生活,沦为奴隶,这就是你的下场!

从某种角度来看,华夏封建社会的奴隶制残余,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需求而存在着。

统治者需要通过奴隶的存在,来时刻告诫农民:沉沦,是怎样一个可怕的下场。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商鞅注意到:人类最基本的人性,使得每一个人,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并非无穷尽的欲望,而只是最简单的:更好一点的生活的向往。

比如奴隶,你给他一个成为农民的机会,他能在战场挥舞着锄头、木矛,和甲胄齐备的敌军贵族拼命!

一个农民,但凡给他点吃饱饭、穿暖衣的可能性,他就敢打敌国君主的主意!

最新小说: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重生野生时代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虎贲郎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帝秦设计师 大唐十万里 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 尘埃山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