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其他类型 > 北宋无战事 > 第4章 小范老子

第4章 小范老子(1 / 2)

第4章 小范老子

文脉之气?

苏泽看着手上的笺纸,看着上面东倒西歪的字,却又乱中有序,自有一番风格。

苏泽才想起来,王安石除了文学家政治家身份之外,也是著名书法家。

后人将他的书法风格称为“着急忙慌”,率性的字,横风斜雨一般的写下了他在汴京的住址。

自唐代开始,文人就喜欢用笺纸作为名片,有官职的还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另外有些没有职位的文人,还会将自己的得意作品,用蝇头小楷写在笺纸上,作为推销自己的名片。

其中又以蜀地的笺纸为贵,达官贵人甚至会在笺纸上压上金箔,美其名曰“金笺”,这样的一张笺纸,就能值半贯钱。

当然,生活在汴京城的王安石手头也很拮据,他的笺纸不过是普通的白笺。

比起王安石,苏泽的生活更拮据。

按理说士人交友,要互相赠送笺纸,苏泽只能干笑着说道:

“王兄已经知道吾的住处,就省去我这张笺纸钱吧。”

王安石听完也是哈哈一笑,更觉得苏泽是个妙人,两人在茶摊道别,苏泽也向自己家中走去。

获得的“文脉之气”要怎么用?

苏泽一边走一边思考这个问题,还有家中那个一闪而过的红色影子,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路上响起了呵斥声:

“前方禁行,冲撞了贵人车驾该当何罪?”

苏泽连忙停下脚步,只看到前面那条大街已经被封闭,如狼似虎的官兵站在道路两边,这又是哪家重臣出行了?

身在汴京城,一年中总能遇到好几次这样的事情。

果不其然,一匹纯白的军马越过,苏泽看到了马鞍上的狨座,知道这是遇到“两制”以上的重臣出行了。

狨是北方一种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猿猴,长可六寸,越小的东西越是值钱,用狨的尾巴编成的鞍座名叫狨座,皆来自于辽国,是两国互市从辽国高价交易过来的。

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享用的,还要看身份,必须是文官“两制”以上,武官节度使以上。

使用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每年九月乘,二月撤。

“两制”者,一为“内制”之翰林学士知制诰;一为“外制”之中书舍人知制诰。

两制负责起草皇帝诏书,是极其清贵的职位,也被认为是宰相预备。

苏泽暗道倒霉,遇上这种高官通行封路的,自己就要绕行才能回家,又白白浪费不少时间。

但是苏泽也有些好奇,到底是谁哪位“两制”以上高官在这个时候出行,要知道大部分的两制高官都住在皇宫附近的街坊中,苏泽家这边是靠近汴河的城南区域,很少有两制高官会在这个时候经过这里。

而且看车队的方向,似乎是从城外前往皇城的,是哪位高官应诏回朝了吗?

汴京城的市民,也都是消息灵通的人,苏泽很快就从闲聊的路人那边得到了答案。

“小范老子回京了!”

听到这个称呼,苏泽一下子就知道眼前这封路回京的重臣是哪位了。

西北有一位“大范老子”,还有一位“小范老子”。

大范老子,是前任延州知州范雍,这位“大范老子”是典型的文臣边帅。

几年前,西夏元昊称帝,发兵一路攻打到延州,“大范老子”命令副帅刘平和石元孙支援。

元昊的意图本来就是围点打援,三川口一战,刘平和石元孙全军覆没,两名知兵的主将被俘。不知兵的“大范老子”却侥幸保住了延州,三川口之战让大宋西北军事力量几近葬送,再也无法遏制西夏。

这样的情况下,“大范老子”范雍还丧事喜报,说是宋军在战斗中得到了喜岭山的神兵相助,元昊才退兵。

朝廷却信了这样荒谬的说法,仁宗皇帝还下诏书敕封了喜岭山山神为威显公。

不过西北之战到底还是将裤衩子露出来了,朝廷上的重臣也知道“大范老子”范雍不行,于是调遣范仲淹入西北,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不过这位小范老子,在西北也没有取得什么样好的战果。

去年庆历元年,西夏再犯好水川,范仲淹力荐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领兵迎战,又被杀的大溃。

此战唯一的亮点,就是范仲淹死守延州,没有让西夏扩大战果,后来因为突降大雪,元昊后勤紧张,最后也只是撤兵了事,算是没有占领多少土地。

大范老子不行,范仲淹这位小范老子也不行,但是朝廷也需要脸面,于是在汴京将范仲淹这一路作为典型宣传,都快要将范仲淹宣传成一曲空城计让司马宣王退兵的诸葛亮了。

还说西北有歌传唱:“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再加上范仲淹诗词写得好,一首《渔家傲在洛阳风靡,一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引来不少戍边禁军家属落泪,算是在西线两次惨败下,给大宋留了一点颜面。

西北战事稍安,主持西线战事的范仲淹回朝述职,也难怪士兵封街。

苏泽倒是也挺想要见一见这位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只可惜也许是舟车劳顿,范仲淹没

最新小说: 隐世村长,满朝文武为我打工 长嫂要改嫁,疯批小叔失控了 替身七年,许小姐不伺候了 白月光病危,容总要我剖腹取子 四岁小太后:打小,就儿孙满堂! 再睁眼!高冷女知青在我怀里哭唧唧 道观继承人她穿书后在当召唤师 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 洪荒:这个巨灵神,他正得发邪! 落入逆徒手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