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兴许到头来还是受限于天气无序变幻,连个能种的田地都开辟不出来。
而他们在这历经众多事情的一年多里,因接触的人多了,也有了一些感悟。
曾经他们觉得,进入青田门这样的小门派,无非就是自己天资不够,又没有进取心,所以才会将大好年华轻易蹉跎在这里。
那些离开的师姐师兄们,正是因为幡然悔悟,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堕落,才离开了青田门,选择努力修行,通过数次试炼,进入更有名望与实力的仙门。
在力争上游的修仙界,本该如此。
但他们一开始就隐隐能察觉到,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对他们而言都不易行走,所以即使选了青田门,也依旧会内心摇摆,会羡慕离开的师姐师兄。
正因为他们活的很不坚定,才会在最初的懵懂之下,选择青田门,这个看似轻松,可以任人懒怠的地方。
他们曾以为,他们就是那种没有人拿着戒尺在后面督促,就会偷懒不肯上进的人。
但何为上进呢力争上游,再随波逐流,就是上进吗
那样做,确实可以让他们变成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人,是正经的修士,是勤勉的人,但他们的内心依然会感到百般不从,心有不适。
说穿了,他们能来到青田门,能习惯于这里的生活,也是有一些互相吸引在的。
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或者只是一种能自在悠然过下去的生活方式。
而现在,青田门从式微逐渐起来,历经了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忙碌,但做的都是他们日常所熟悉,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不曾厌惧的事,所以徒生们没有人想因此断缘离开的,更多时候,反而是觉得舒心,快乐,有累也有收获。
时间久了,他们便逐渐看清了自己的真心所求,每日与山水草木为伴,与同门好友为伴,与饮食烟火为伴,一同栖息在这一小小青田门内,只过自己的日子,过自己愿意过的日子,就足够了。
他们想,这才是他们真正要流入的那一条人生之河。
无需与人逐竞,只需静静流淌。
“一百一十八颗法石俱埋,一切就绪,准备设阵”
周柒听似遥远,又近在天边的冷声,如云缓缓飘荡而下。
随着她的一声号令,从四面八方传来了徒生的应声,几乎是同一时刻,淡如青纱薄烟般的阵气,像被云海之中一只大手凭空捻住,牵引着青纱帘帐的一角,如海浪倾泻,笼向灵山之巅。
青烟阵气,越天跨地,将湛蓝天空染的绿澄一片。
而当一切走向风平浪静,青烟又逐渐褪去,隐没,无边无垠的天空重复湛蓝,明亮。
青田门护山法阵,落成。
春去秋来,百载一渡,弹指瞬间。
百年之间的青田门,门派经营蒸蒸日上,一开始的青田茶水铺从仙云坊的一家,连着开了三家,前两家俱是种类繁多的特制药茶,因喝着颇有效果,不欺顾客,又物美价廉,便异常红火。
后来第三家就开成了酒楼。
第四家就开去了仙隐城。
而这中间的数年,青田门靠着卖异生灵植在北之方位逐渐打响了名号。
在这之前,因为东北两域不通商,便少有人培育能在荒山生长的灵植,而青田门看准了这个商机,联合树山宗大量培育异生新种,首先送去了囚剑冢与封穴门,种植成功后,就一炮打响了青田门的独门技艺。
有这两大仙门做担保,来自北方仙门的生意源源不断地来,而青田门也因此招揽了众多新徒生,日渐发展壮大,不过数十年,就成了东之方位新晋的一尊大宗门,却又与世无争,门内上下依然还是过着之前平淡又繁忙,偏居一隅的田园日子。
数年之间,因东北两域逐渐通商,互相往来,许多仙门与商户都做起了培育北方灵植的生意,但青田门从一开始便专精此道,后也不曾改变,地位自岿然不动。
大浪淘沙,百载一渡,真心诚意做这一行道的,便如青田门这般,在灵植一道占得一席之地,而只是随波逐流的人,依然站不稳当,最终一落千丈。
百年之期已过,琴音草作为交易,永远归于青田门。
已经晋升元婴中期的谢灵,为了敬谢李邀兑现诺言,闭关一结束,便携厚礼动身前往北方囚剑冢,准备亲自谢她一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