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进入,穿梭机里等待的人们轻声欢呼:终于来了,可以出发了。
刘一鸣把储物箱在行李舱存好,就朝里走,尽头有人招手,让他过去坐。那人名叫石恒生,一个瘦高个大男孩,笑得一脸灿烂。
刘一鸣欣然前往,在他身边坐下。石恒生笑道:“想不到你们主机厂也是这么磨蹭啊,跟我们差不多,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把事情办好。”
刘一鸣尴尬的笑笑:“你说的不错,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本来我们两个月之前就下单了,但是这种材料很抢手,他们紧着紫阳洞供应,他们的黄天化号需要大量的弹丸。咱们这个只是辅助性的,量又少,人家根本看不上,就排在了最后。”
石恒生道:“哦,原来是这回事。对了,你住哪个房间,我们屋里还缺个人,要不住我们屋吧?”说着他指指旁边那位:“这是董玉荣,我俩一屋。”
刘一鸣看看两位,笑道:“那太好了,你们分屋的时候我正好不在,能跟你们同住正是求之不得呢!”
石恒生问董玉荣意见,董玉荣点点头道:“我没意见,欢迎!”
说话间,穿梭机启动,与飞云洞脱离,缓缓的向着数十千米外的黑点飞去。
穿梭机轻微加速,离飞云洞越来越远,飞云洞的大门已经看不清晰,飞云洞巨大的身影则慢慢的显露出来,巨大的五星红旗分外鲜明。
飞云洞就像一个巨人,渐行渐远的穿梭机,看起来只有它的手指头那么大。
刘一鸣不是没有出过远门,但以前上学时都是作为普通乘客,乘坐星际飞船来往于地球和火星,这次却要乘坐自家单位研制的星舰前往木星,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忐忑。
半小时后,穿梭机靠近了土行孙号。
远远地可以看到舰体上的五星红旗,旁边是“土行孙号太空布雷舰024”字样。
土行孙号战舰是飞云洞的主要产品,也是我国的主力战舰之一。整体呈长圆筒形,外形很像一根超大的胡萝卜。半径约100米,长度近400米。自完成状态鉴定以后,它就驻泊此处进行物资上载,如今诸事具备,终于可以进行交付了。
驻泊状态下,土行孙号处于自转模式,以一定的角速度不断旋转,为乘员提供足够的重力。其实所有的载人航天器或者太空战舰,只要有人员长期滞留需求的,结构外形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并且要不断旋转,目的就是为乘员提供重力。
在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中,人工重力是必须的,长时间的失重会导致人体骨质疏松变脆,肌肉萎缩变软,甚至由于没有重力帮助身体判定上下左右,人类会失去空间感和方向感,所以人工重力系统是所有太空战舰要考虑的首要事项!
人工重力最成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旋转产生的向心加速度来模仿重力加速度。
要使离心力达到地面重力效果,就要求向心力f=rw??=g(w是角速度),因此g=rw??;将重力加速度g=98/s??代入,则有rw??=98。在满足上式的前提下,r与w的取值要权衡。
除了考虑工程难度外,还要考虑人体耐受问题,也就是不能转太快,否则就会让人“晕舰”,这是典型的人机工效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6 rp(转/分钟)为舒适阈值,2 rp为最舒适阈值,1 rp时受试者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另外研究发现,采用每2天增加1rp的方法,通过16天的旋转,人体可以产生适应性。
如果轮状飞行器的旋转半径为225米,则可以通过1rp的转速产生完全的地球重力(即1g),这是最理想的;如果飞船旋转半径减小为r=100,则飞船需每分钟转三圈,才能产生1g的加速度,还能接受。
学术界一般认为长时间处于3rp以上环境会有严重不适。所以一般3rp运行五天后会降低转速至27rp运行2天。这样可以保证工作时间处于正常重力下,休息时间则有轻微的失重。当然这种切换是缓慢进行的。
战舰已经完成了涂装,外表整体上呈深灰色,与背景融为一体,因为太空如同漆黑的夜空,深灰色外观使战舰从远处很难一眼分辨出来,有比较好的光学隐身效果。当然,由于它的外表非常光滑圆润,所以雷达隐身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随着穿梭机的靠近,战舰变得巨大起来,乘员能从舷窗中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而它那坚实厚重冷峻的外壳则给人强烈的踏实感和安全感。
这些人集训时,飞云洞曾安排专家在虚拟实验室对战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该舰是刘一鸣进厂不久开始建造的,飞云洞有巨大的建造车间,连接在飞云洞的一侧,刘一鸣作为设计师,一边学习相关资料,一边到车间跟产,并且参与调试。忙忙活活接近两年,它就开始试飞和鉴定,可谓神速。
刘一鸣盯着战舰的外壳,不由得回想起它的材料和结构。
战舰各舱段结构大多使用钢材为基底的复合材料,有些地方则采用铝镁合金或钛合金。载人舱段的侧壁还设置有防辐射、防热措施,外蒙皮为耐高温的镍基合金或铍板,内部结构为耐热钛合金。外蒙皮与内部结构之间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