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二十二章 汉中一夕定,川地数十惊1

第二十二章 汉中一夕定,川地数十惊1(4 / 4)

记无官,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确实1种欲盖弥彰的拙劣行为。

以陈寿的才智来看,他的行为背后,当然存在不得已的原因。

其1是免祸自保。

西晋初年,蜀地叛乱(264)的影响尚未消弭,因此对于蜀汉中后期参与北伐的将领,大多略而不表,借此避免争议。

陈寿在《魏书》中刻意略过了丁谧、文钦、李丰、邓飏、何晏等敏感人物(皆涉及谋反,何晏更是被司马师neng死的!),不予立传,也是出于相似原因。

其2便是陈寿的私人情感。

陈寿对诸葛亮的情感比较复杂。

1方面他尊敬诸葛亮,另1方面他也抵触诸葛亮。

在晋武帝的要求下,《诸葛亮传》当然要按正面基调书写,但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私人情绪。

“国不置史”的责任被推诿给诸葛亮,很大程度上便是这种负面情绪的外在体现。

不过无论如何,“国不置史,注记无官”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因为蜀汉方面的史料,除了陈寿的《蜀书》(或称《蜀志》)之外,同时代还有陈术的《益部耆旧杂记》、王崇的《蜀书》以及谯周的《蜀本纪》,其中谯周还是陈寿的老师。

注意:《益部耆旧杂记》1作陈寿所撰,未详孰是。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晋书陈寿传》

换言之,如果没有充足的原始资料,是不可能在同1时间出现如此繁多的“霸史”或“地方志”的。

东晋时又有王隐的《蜀记》以及常璩的《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中涉及到的大量人物,均不见于《蜀志》,可知是陈寿刻意略过不表。

亦由此可见,所谓蜀汉不置史官,其实是呵呵呵呵呵呵。

不然呢?

难道《华阳国志》中的史料是从白猿肚子里取出来的?

还是从蝌蚪文中找出来的?

概而论之,对蜀汉史官问题的梳理,有助于咱们理解汉末3国的历史背景;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理,此事,虽贤者亦不能免也。

最新小说: 朕的皇后娘娘 飘零笑傲三国 星铁:性转龙尊的前世今生 洪荒:女圣石矶,才情艳艳 丧偶后,我成了将军夫人 穿成五零年末早死路人甲 恋爱脑女主拯救计划[快穿] 师娘,求放过 穿书后,被反派大佬宠翻了 贞观憨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