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虽然“身我”死了,但“恒我”仍然“看得见”、“听得见”、“嗅得见”?
——是的,的确如此。
——这样说来,还真有一个永远具备“看得见”、“听得见”、“嗅得见”的功能的“恒我”?可是我为什么看不见这个“恒我”呢?
——因为“恒我”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用眼睛看不到的,用耳朵是听不到的,用鼻子是嗅不到的。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深深地静下心来,反观内照,就可以“见到”。
——那我的“恒我”与你的“恒我”有什么区别吗?
——每一个人的“恒我”从本体而言,并无区别,如有区别,就不是完整的。虽然每个人的“恒我”是相同的,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有着自己精彩的故事。就像是天下的水在本体上都是水,并无差别,但江河湖海雨雪冰霜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精彩一样。
——那我的“恒我”和你的“恒我”是同一个“恒我”吗?
——不能说是“同一个”,但也不能说“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是“不一不异”的。举个例子:一滴水和另一滴水,既不能说这一滴水就是那一滴水,也不能说这滴水和那滴水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当两滴水汇到一起,就更分不清彼此了。所有众生的“恒我”均是一体的,就像每一滴水回归到大海一样,都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无有你我。
——原来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是一样的啊
——是的,所以所有的人,不仅所有的人,而且包括所有的众生的“恒我”,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任何差别的。
——而且,每一个人的“恒我”都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说是永恒的。
——是的,所以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既然每一个人的“恒我”才是真我,而每一个人的“恒我”又没有任何差别,不仅没有任何差别,而且都是永恒存在的,那么众生的“生、老、病、死、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不都是一场游戏吗?
——呵呵,正是如此。
——那么在游戏中产生的快乐与痛苦是真实的呢还是虚幻的呢?
——快乐与痛苦,说到底是虚幻的,因为快乐和痛苦只是身心的感受,而“恒我”永远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的,众生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却不知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和快乐是相伴而生的,只想得到快乐却想躲开痛苦,在心未解脱之前,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解脱了之后,就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了吗?
——解脱之后的快乐和解脱前的快乐是不同的,就像你知道了你是在游戏之中,游戏之中的酸甜苦辣依然存在,但你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而且你随时可以结束这个游戏或进行另外一个游戏,不管如何你都是游戏的主宰,所以你就可以全心投入你所喜欢的游戏,并乐在其中。而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个游戏,却把一切当做真实,那你的心就无法从游戏中解脱出来,从而迫不得已在一场接一场的游戏中“痛并快乐着”,没有尽头。
——这就是见到真我之前与之后的区别?
——正是如此。
——那我还怕什么呢?既然我的“真我”永远都是不生不灭、具足一切、并且能生万法的,那我就能够做任何事,而不再惧怕“生、老、病、死”。
——是的,虽然你可以不再惧怕“生、老、病、死”,但仍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什么呢?
——因为你虽然“知道”了“恒我”是不生不灭的,但你还没有“证到”,知道不等于证到,否则,你也就不会说为什么看不到“恒我”了,当你真正“见到”了“恒我”,才算究竟。没有“证到”“恒我”,那你就没有看透生死迷雾的力量,当你的“恒我”从“身我”中“离开”之际,你就又会忘记了你仍处在一个未结束的游戏之中,你无法超越生死游戏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如此一来将会被迫再次在永不间断的游戏中生死轮回。只有“证到”了“恒我”之后,并长久地保持“恒我”的觉知而不再迷失,你才具备了超越生死轮回的力量,从此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这样说来,人死了之后的“灵体”并非“恒我”?
——不能这样说,但也不能说“灵体”就是“恒我”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在灵体所处的世界里,仍有一个“身我”、“名我”、“恒我”的问题。
——“灵体”也有身体?
——是的,虽然“灵体”已经失去了“肉身”,但还有一个“意身”且每一次进入轮回前的“意身”均不同。“灵体”生前没有“证悟”到“恒我”,则死后仍会执著于生前的“假我”(证悟到“恒我”之后,就明白了“假我”的虚幻),虽然恢复了多世的记忆,但尚未明白“众生一体、不一不异”,执“假我”为真实,不知“恒我’的存在,因此仍然没有超越生死,也没有认识到多生多世的轮回只是一场游戏,却深陷在多生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