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州学的水平,自己一定可以!
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再次不敢置信。
他没考过,考上秀才的,反而是王知县的儿子。
这位什么水平,他约莫是知道的,之前能过,也都是吊车尾。
这次为何能够反超他?
戚一舟看着王知县儿子心虚的眼神,立刻反应过来。
顶替!
肯定是冒名顶替!
又是拿他的试卷吧?!
等巡考官对王知县儿子的试卷大夸特夸时,戚一舟直接冲上去要打人。
边打边道:“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次了!第二次了!”
带他们过来的夫子立刻让人把他拉开,还跟巡考官解释:“多是失心疯了,没考中秀才,魔怔了。”
每年这样的学生数不胜数,巡考官都习惯了。
不学疯几个怎么可能。
戚一舟直接被抬了下去,不管他怎么说,怎么解释,别人都当他疯了。
疯子的话怎么能信。
戚一舟算是明白。
为什么要让他重新回县学,为什么要给他免学费,为什么考试期间门那些人对他那么好。
原来都是有原因的,原来他就是个工具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写出来的试卷上,都是王知县儿子的名字。
戚一舟大哭。
当年刚十八的他哭到别人拦都拦不住。
别人都说他疯了,彻底疯了。
那些人把他扔到村子,又扔了十两银子,说是知县老爷赏的,让他好好看看疯病,没事不许出玉云村。
从那开始,十里八乡都知道戚一舟是个疯子。
疯子的话不能信,一个字也不能信。
别说断了他科举之路,甚至断了他这辈子。
村里的夫子跟县学的宋夫子也跟着哭了几场,两人是相信戚一舟的。
那王知县的儿子怎么能考中秀才,戚一舟怎么可能考不中。
这种简单的道理,只怕整个县学都知道。
宋夫子因为这件事,更是直接被教谕再三警告,如今已经不让他上课了。
可那又能怎么办。
戚一舟现在可是“疯子”。
从昌盛四十一年十月之后,戚一舟更加失魂落魄,这次比没考上县学还要难受。
周围人对他也是退避三舍。
当时戚一舟,两个夫子,以为这辈子也就如此了。
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过下去。
谁知道事情转机,就在第二年。
从汴京传来的消息,每一个都让人震惊。
昌盛四十二年六月,汴京府尹纪炀在朝堂上向皇上请求改革国子监。
要广收贫家子弟,要给官学夫子们提高待遇。
这两点一出,天下皆惊。
余日县的官学自然也不例外。
但跟往常不同,以前教谕在大骂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有许多夫子跟着奉承拍马屁。
可这次大家却盯着提高待遇那条,自然就跟教瑜离心。
宋夫子心里觉得这是个转机,他看到的,则是贫家子弟那一点。
可他还不敢多说,更不敢给戚一舟说,省得带来失望。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让宋夫子觉得震惊。
汴京那边所有消息,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昌盛四十二年十二月,先皇去世,年幼的新皇登基。
宋夫子还以为这事可能要搁置了,没想到就在泰安元年,广收贫家子弟,提高夫子待遇。
以及国子监都换了人,是韩夫子当主簿,开始彻底下面官员。
被人喊成戚疯子的戚一舟,也迎来脱去疯子之名的时间门。
而那位王县令,被林大学士的孙儿林启,以及以前的状元叶锡元,联合告发侵吞田地。
再加上国子监派来的官员,说他们顶替学生,占了考生名额,科举舞弊,这可是大罪。
同年的秋天,这对父子已经在流放的路上。
戚一舟不仅被恢复名誉,还恢复了秀才身份。
因为官员们查了又查,说那个知县儿子所有卷子都是他写的,戚一舟才是真正的秀才。
戚一舟收到秀才文书的时候,已经有些麻木了,他总害怕这又是给个蜜枣,再给个大棒。
不过还好,他如今已经考上举人,他也知道如今的承平国已经大不一样。
他又怎么会忘记纪炀这个名字。
在他心中,纪炀就是他的恩人。
岂止是他,那些能入学的贫家子弟们,哪个不会记住纪炀的名字。
看着大批穿着补丁衣服的学生们进到官学当中,看着官学的水平飞速提升。
谁又不会默默感谢纪炀,感谢他给了大家这样的机会。
此时的纪炀,已经从扬州出发,他们一家人终于要去最后一站了。
海边的房桦府。
不知道那边海船造得怎么样了。
他要去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不把海边建设的如同铜墙铁壁,他肯定不会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