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花烛动,隐扇画新蛾》① 因为滨州和西北的事,京都百官圆木警枕,人心惶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帝宫上下,却因琬儿和薛文宇的大婚,分外热闹,到处披红挂绿,忙忙碌碌。 今天一早,安乐刚解除禁足,进宫谢过恩,就和燕暻就去了内藏库。待查点妆靥无误,才准礼部封了箱。 燕暻,还在生她的气,安乐也不想自讨没趣,拿了一份礼单,去华阳宫点了个卯,就兴兴头头去找琬儿了。 帝宫,玉禧院。也不知道,安乐,从哪儿得了两颗极品东珠,白里透粉,晶莹光润,一颗,足有琬儿大拇指肚那么大。 今天,日头足,阳光正好,素瑾领着几名宫婢,站在院子里,逐缕检查衣织局送来的嫁衣。后天,就是大喜的正日子了,万一有个针黹疏漏,今天送回去,还来得及返工。 “公主万福金安。” 安乐摸了摸绣片,还算满意。 “素瑾,一会儿,你亲自跑一趟,把这两颗东珠给衣织局送去,让她们赶工,给姐姐缝到婚鞋上。” 素瑾,喜滋滋的接过锦匣,一看那两颗珠子,瞬间吓得脸都白了。 “公主,这,这两颗东珠一看就是稀罕宝贝,怎么能拿去装鞋面呢?太,太暴殄天物了。” “也逾制阿。” 安乐,微微假笑。 “素瑾姑姑,是在教本主礼法么?” 素瑾忙就跪下赔罪。 “奴婢不敢。奴婢失言,还请公主责罚。” 这时,两个女婢推开了寝殿的窗户,就听,琬儿的声音传了出来。 “公主在娘娘宫里受了罚,也没道理,跑来我这一亩三分地,拿我的陪嫁姑娘撒气罢?进来,先拿给我看看,是两颗什么珠子。” 安乐,旋即笑成了一朵花。 “姐姐好灵通的消息,哪寻来的耳报神?” “那能告诉你么?” 琬儿招呼她坐下,立刻有女婢端来新茶,还有四色点心鲜果。 琬儿碰都没碰那两颗东珠,就原封扣上锦匣,轻轻推到了一边。 琬儿示意女婢,把托盘端过来,仔细比着两只玉簪,慢悠悠道: “东珠难得,有市无价。古时讲它是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 “这种稀罕宝贝,就是要绣,也只敢绣在娘娘和公主的鞋面上。我德轻福薄,怕崴了脚。安乐还是哪儿请的,送哪儿去罢。” 琬儿,比量着两只簪子。 “哪只好?” 安乐一指那只白玉蝠蝶花卉簪,轻嗤了一声。 “就是颗珠子而已,哪那么多说头。” 琬儿把那只蝠蝶簪插在了左边,右边,插上另一只白玉嵌红宝石菊花瓣簪,对着镜子看了又看,才拿定主意。 “就要这只蝠蝶花纹的罢。正日子那天,就选刚才那套金嵌摩尼宝凤的头面罢。” 一个梳头嬷嬷过来,道: “这套头面精巧华贵,又不落俗丽,更衬托郡主明美天成。” 琬儿微了微笑,客气道: “这几日,辛苦芳洁嬷嬷了。” 打发人先下去了,琬儿才有空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总之,安乐和六殿下,就不要再给我添妆了。” 她嗔怪道: “前天,礼部递来了单子,竟然,装了足足六百九十九抬。大到寿材箱橱,小到漱盂针线,堆金积玉,应有尽有,够我锦衣玉食十辈子,都绰绰有余。” “只怕,我大婚那天风光太盛,连未来公主出阁,也超越不了我了。” 正说着话,素瑾几人,也捧着嫁衣进来了,琬儿赶紧喝口水,又站起来了。 “安乐,你先坐着吃会儿茶,等我定完妆,咱俩再好好说话。” “吾今日左右没事,姐姐不必管吾。” “那我先去更衣。” “嗯。” 安乐,东瞧瞧西看看,也没什么新奇的,就随手从书架挑了一本书,靠在美人榻上,翻阅解闷。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琬儿,才姗姗从内间走了出来。 一身大红嫁衣,彩绣辉煌,璧华闪灼,却不让人觉得艳俗,反而衬托得她更加肤白貌美,气质高华。 琬儿走到厅中央,慢慢轻转个身,笑着问道: “怎么样,好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