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武侠修真 > 这个旁白不对劲 > 第300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300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2 / 3)



“郭总,抛开石油工业不谈,光说IT行业,你有没有觉得现在IT行业的增长开始放缓?”宋明宇接着问道。

郭远点了点头,这两年IT行业确实不如前两年了,这也是客观事实。

“IT行业的增长停滞,势必会有新的行业作为代替,在我看来新一代航天技术已经开始拉动其他产业,有成为经济发动机的潜力。

从最近的一些情况来看,新型航天技术不仅影响民用经济,还会影响军事领域。

岛国欧洲在这方面依赖米国,它们可以不在乎,我们跟他们完全不同,必须认真对待。”

听完宋明宇的话郭远陷入了沉思。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煤炭动力与毫米级加工精度,代表性设备是蒸汽火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用燃油动力、电力与微米级加工精度,代表性设备是喷气式飞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用新能源与纳米级加工精度,代表成果是风、光、核电设备与芯片。

航天工程可能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郭远不太确定。

而宋明宇显然是坚信航天工业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宋明宇在SpaceX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SpaceX前所未有的航天运力,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轨道数据传输量,极有可能通过廉价重型火箭,加速以智能化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至少也是三代半工业革命。

宋明宇正是看明白了这个,才回国搞起了自己的可回收火箭发射公司。

不过宋明宇也知道有很多人是不看好太空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宇宙空间太远,去宇宙空间太贵,抵消了轨道设备的优势。

但马斯克发射的几千颗星链卫星,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比大多数乡镇去附近的二线城市还要近。

而且乡镇去大城市要绕过很多障碍物,卫星和地面之间可以直线传播数据。

几十年前的华夏人很少坐飞机,最大的障碍不是机场的距离而是票价。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要频繁坐火车去大城市,但不会直接购买空间技术服务,原因也是价格。

最近几年,马斯克制造了廉价卫星,用廉价的交通工具把卫星送上天,空间技术必然会快速渗入日常生活。

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向近地轨道发射,每公斤载荷的运输成本超过1万美元,最便宜的长征3号乙与安加拉火箭,每公斤也要五千多美元。

而且即使预算够花,总的运力也很有限。

在马斯克之前,人类最强的航天发射周期出现在80年代。

最高发射记录是SL在1982年创下的,一年发射了106次,其中97次完全成功,2次部分成功,SL的发射工具主要是联盟U、宇宙3M这些小运力火箭,总共发射了400吨物资进入宇宙空间,就算发挥这99次的极限运载能力,也就490吨。

而SpaceX的廉价可回收火箭只开发了第一个稳定型号,猎鹰9刚刚能重复使用十几次,就把每公斤发射成本降到了2700美元。

2021年猎鹰9发射了32次,成功率100%,近地轨道的极限投送能力达到730吨,比SL极限投送能力高出一半。

而且SL时期的火箭属于半手工的精密设备,马斯克的火箭都是能大量生产的廉价产品,技术稳定,可以高频率发射,去年已经能做到36小时发射三次了,稍微加班就能每年发射1000吨物资上去。

几十年前航天极限动员能力,已经被21世纪的私人公司完全碾压了。

旁白把宋明宇的想法反馈给了郭远,郭远听完以后摸了摸下巴,宋明宇这个人的想法比他想的还有深。

而且除了宋明宇考虑的这些,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重视的。

那就是紧靠卡门线的低轨道利用率低,按国际社会的规则,基本上是先占先得。

现在SpaceX公司有了每年上千吨的发射能力,可以承受不断在近地轨道更换卫星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尽快在技术和发展方向上赶超,就会眼睁睁看着掌握廉价航天能力的组织垄断这份资源。

而且据郭远所知SpaceX公司的技术还在持续发展,用猎鹰9超越冷战水平,只是马斯克航天计划的第一步。

SpaceX星舰虽然发射失败了,但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

万一他们能成功,就要完全颠覆航天产业的基本逻辑了。

星舰火箭的每公斤发射成本可以压到200美元以下,只有传统发射成本的几十分之一,预计会像铁路取代马车带动沿途商业一样,激发全世界的航天发射需求。

最新小说: 神话从宝莲灯开始 败犬女帝,把头发盘起来! 仙不是这么修的 凡尘仙缘 谁说没灵根不能修仙的? 潜龙临渊 我有一张大魔头的脸 乞族 让你当宗主,你只收主角? 帝:山河少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