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兄妹吵吵闹闹,门前却只有微风吹动灯笼的沙沙声,突然只剩下两人,她有些不知所措。 “走吧。”林铮迈步先行。 “去,去做什么?”她小脸红扑扑地,有些扭捏。 她不断过着话本子里的情节,本该想些才子佳人天作良缘,可不知怎的,在这黑黝黝的门前,加上方才康穆云的话,心中蹦出来的都是“大胆的小姐夜会情郎”。 林铮见她站着不动,便停下身来等她,可她越想脸越红,越觉得这人在夜里更是摄人心魄的好看。 他深深地看她一眼,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突然魅惑一笑,轻声道:“月儿想要做什么?” 苏晓月脑袋轰的一声,停止了思考。 半晌,她才憋出一句:“我,我可是个正经人。” “带你去看灯,想什么呢?” 他上前一把拉起她就走,走了两步,才听他忍不住带着笑意道:“我也是个正经人。” 苏姑娘有些尴尬,随即又突然想起什么,恼道:“那诗诗呢,诗诗是谁?” 林铮见她任由自己拉着,也不挣脱,心里软了下来。 一听她还会吃些飞醋,顿时幸福极了,忙给她解释:“就是我在林中猎的那只豹子,被围场养了下来,穆云很喜欢它,还给它起了名字。我若不去,它就要扑人,穆云想看又胆小,只能叫我陪着。” “给只豹子起名叫诗诗?世子殿下真是...啧啧...”她想了半天也不知该如何评价。 对于京里的灯节,苏晓月早有耳闻,这是宋国闻名的活动。 每逢正月十五与八月十五,京城中的手艺人都竞相摆出自己引以为傲的花灯作品,供人欣赏。 时间一长,整条街都摆起了集市,茶楼酒肆歌舞升平,热闹到深夜也不会散去。 朝廷默许这两日的民间盛会,不去管束,许多世家公子小姐们都会乔装出来游玩。 苏晓月第一次见到这种盛景,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有林铮护着,谁也近不了身,她玩得尽兴又自在。 夜市上小商小贩们售卖的都是些平日不常见的稀奇玩意儿,她左挑挑右选选,又买了许多东西。 到了放灯时,人声嘈杂,更加拥挤不堪,林铮索性带着她上了一间酒楼的房顶。 二人脚下觥筹交错,遥望远方明灯点亮了京城的半边天空,借着灯火对视,世间纷扰不断,眼中却只有彼此,妙不可言。 “元宵节时,还要比这更热闹些。” 见苏晓月十分神往,他便忍不住道:“到时候我再带你来看,可好?” 她忙不迭地同意,随即又问:“你不要在林府陪你爹过节吗?” 苏家每年都举家欢聚,若不是今年特殊,她也很难出门。想到这里,她不由有些失落。 林铮沉默片刻,才说:“正月十四是我娘的忌日,林家不过元宵。” 他像在说别人家的事,苏晓月却从他淡漠的神色中看到了萧索。 她早就听康穆云提起过,林铮才几岁时林夫人就病逝了。 她仿佛看到那个无助茫然的小林铮,在别人阖家团圆时,身旁却只有冰凉的棺椁。 林铮其实只见过一次元宵的花灯。 那时他还小,从林璟给他布置的繁忙课业中偷跑过一次,他不懂为何外面那么热闹,而林府却寂静一片。 他还记得他爬上高高的院墙,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炫目繁盛。 在林璟气急败坏的找到他时,他还兴奋地指给他看:“爹爹,那灯可真漂亮!” 他被林璟打了一顿,禁足三日。 在饥寒交迫的新年正月里,瑟瑟发抖的他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大不敬,什么叫铭记逝者,什么叫不配快乐。 可是就那寥寥一眼,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原来正月十五,不是灰白一片,该当是有颜色的。 林铮没有说话,甚至没有表情。 苏晓月站在他身旁,却感觉到了他心中的冰原。 她轻轻抱住了他,林铮察觉到暖意,低头看她,天空亮如白昼,她美得令人心惊。 “往后,我陪你过元宵吧。” 他看她朱唇轻启,恍惚间有些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心底却有按捺不住的冲动。 他眼中的情意令苏晓月一时失措,脚下一空,骤然间向下摔去。 林铮抱住她安稳落在地面上,眼前都是方才在王府门前苏晓月站在台阶上的样子,不由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