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支烟被喻氤搁置在碗碟旁,终是没动。
酒足饭饱,桌上的话题回到正事,孟竖具体解释了柏林电影节退展的事,也给出交代,无论如何一定会在明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顺势提了提补拍的想法。
蔡总说话十分体面,“能早点上映当然最好,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一天一变,拖得越久风险就越大,至于补拍嘛……”
他看看另外两个资方,把话说完:“补拍就意味要重新剪辑、重新送审,这中间会不会变数太大了?”
王总比他直接多了,操着筷子尾在桌上比比划划算起明帐来,就连好说话的潘总也表示如今这一版成片看着就很好,不影响观赏。
三个人立场都很鲜明,不愿意再追资。看上去这局是谈僵了。
闻勉摩挲着空酒杯,缓缓接过话头,“其实如果几位只是顾虑追资的问题,我这有个解决方案。”
资方老总们表示愿闻其详。
喻氤立刻猜到他是要替闻沥开口。
“几位都是华语影视业的压舱石,但圈子要发展,自然要有活水进来,大家一张桌上吃饭才能欣欣向荣。只要几位抬抬手,潮生愿意出这笔追资,”闻勉稳坐如山,颔首:“当然,最大投资方还是你们三家。”
王总当即不满,鼻子里哼出一口气:“闻影帝!闻大公子!谁不知道潮生是你们闻家的产业,你这算盘打的忒响亮了点儿!”
潘总则是委婉地问:“闻勉啊,我的消息说你和华盟的合约还剩最后两年,之后是打算签回自己家,还是有意转到幕后?”
闻勉笑了,眉目温和隽丽,看起来是跟生意场上的铜臭半点不相干的人,打起太极来却不含糊:“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咱们今天只论追资的事,不管怎么说,潮生不是外人不是吗?”
“追资不会超过一千万,放到分红里没有几个点,于你们而言不过是在投资商的后排多加一个名字,孟导则不必再愁资金,何乐而不为?”
说到潮生不是外人时他朝喻氤看了一眼,喻氤明白过来,或许一开始这场饭局的目的就不是说服三个资方掏钱。
他把话说得挑不出硬茬,几个资方代表也不能当着他的面挤兑潮生,毕竟小小一个潮生背后是庞大的万闻集团,场面这下是真谈僵了。
这期间作为饭局发起人的孟竖一言不发,拢着眉抽烟,一支接一支。
潘总所代表的投资公司份额在其余二人后,不愿真的得罪孟竖这么一位大导演,率先做出退让:“这样吧,等具体的补拍方案出来,我们再商量如何?”
孟竖这个闷葫芦终于开了口,说补拍的方案都已全部整理好,回头给三人和潮生的闻总都发一份。
这下老总们脸色都不太好看了——合着你孟竖在这儿等着他们呢,于是只好打起哈哈,说回去看了方案之后再给回复。
整个谈判的全程喻氤都扮演着背景板的角色,当初她作为女一号,是《铁锈》最后一个进组的演员,进组前她并未正式和资方见过面,因此这还是她从业以来第一次见到导演在资方面前如此强硬的场面。
不过想想这人是孟竖也就变得情有可原了——像孟竖和闻勉这类人,在这个圈子里是不可替代的,自然不缺投资者。
也正因为这样,孟竖才能在选角、创作等方面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不然三年前的她怕是连进孟竖剧组的资格都没有。
饭局也就到此为止,三个资方代表铩羽而归。将他们各自送上车后,孟竖转向喻氤,深沉目光在她和闻勉间打一转,叫人琢磨不透。
孟竖这个人,既可以说是喻氤的导师,也可以说是她的贵人,是整个剧组最早看出两人苗头的人,并且从没掩饰过他对这段感情的不看好。对他,喻氤的感情总是十分复杂。
“年后有档期吧?”孟竖不亲不远地问。
喻氤抿了抿唇,答:“还在选下部戏的本子,暂时没有工作安排。”
孟竖点头,没再说话。
站在旁边的陈生摸着日益圆润的小肚子,一派和气:“还没祝贺你拿下金鸡,我们和人吃饭聊起来老孟都说是你该拿的奖。”
孟竖盯着脚下吞云吐雾,没承认也没反驳。
说话间,他们叫的代驾把车开了过来。
孟竖离开前对闻勉和喻氤简练叮嘱:“过年期间调整状态,等我消息。”
陈生对着他的背影直摇头,“这臭石头脾气……”
说罢叹了口气,转过身来拍拍闻勉的肩,视线落到喻氤身上,略带愧疚地说:“喻氤啊,辛苦你了。”
话说的含糊,刻意避讳什么似的,喻氤扯了扯嘴角算是应答。
陈生见此,又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
他们走后,闻勉的车也被泊了上来,他没有立刻上车,转身问她:“你怎么回去?”
喻氤扬了扬手机,“公司配的车在地库,已经叫司机过来了。”
闻勉点点头,站着没动,像是要陪她等车过来。
这时大堂经理突然从内堂疾步而来——会所的监控显示附近一直有不明车辆在绕弯,怀疑是狗仔蹲守。
闻勉看了看园外关着的两扇朱红大门,“有几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