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机舱内,则是有具待机状态的重装暴君,以及五名精英老兵、十名地狱伞兵,和三十名同样待机中的重装克隆人士兵。
紧随其后的,依旧是由一架白腿小隼战机,和六架无人机组成的护航编队,用以为这支突击小队提供掩护、展开突破。
而这支队伍的目标,直指负责斯卡里夫护盾的空间站。
虽说此刻的空间站,亦是进入了全面防御的状态,各类固定火炮正接连不断的向外倾泻爆能光束,但是“这点儿”拦截火力,还不如由钛式战机群构成的拦截网,更无法同主宇宙的近防炮阵列相媲美。
甚至在应对这支突击编队时,空间站的反应显得异常迟缓,无法有效形成威胁
没办法,空间站的固定火炮中,绝大多数都人为操控的,自然是无法像拥有智能辅助的近防炮那般,进行自动扫描、索敌。
况且钛式战机群,早已被巴黎级和隐匿级所压制,几乎被消灭殆尽,导致空间站的防御显得格外脆弱。
因此,鹈鹕号的两名飞行员几乎没有发挥极限技巧的机会,就凭借着机体的速度和护航编队的掩护,轻而易举的穿越了薄弱的火力网,毫无阻碍的向空间站机库逼近。
紧接着,这架鹈鹕号更是轻而易举的闯过等离子阀门、进入了空间站机库的内部。
?
!!!
面对突入袭来的不速之客,机库内的帝国地勤人员,根本就来不及把阀门调整成“只准出、不准进”,亦或是彻底关闭的模式。
由于千疮之子1连和调查部的联合舰队,早已对斯卡里夫的指挥系统展开了猛烈的电子干扰,致使整个指挥体系陷入了全面的瘫痪状态。即便空间站的控制室察觉到了突击编队的意图,然而,发出的相关命令和指示依旧存在显著的延迟。
就算机库的地勤人员接到了提醒,但已经为时已晚。
在众目睽睽之下,运输型鹈鹕号展开了尾部的舱门——
踏、踏!
然后,二十名克隆人士兵率先涌出机舱。
这些生物兵器身穿厚重的战术甲胄,而且还配备了全覆盖式机械骨骼,来进一步增强力量与速度,而他们手中紧握的则是大口径高斯枪械。
“1队,向十点钟方向进行火力压制。
2队,解决三点钟方向的冲锋队哨兵。
余下单位负责掩护,构建防御阵地。”
头盔涂装为红色的克隆人指挥官,发出的命令清晰有力,且克隆人独有的沉稳鼻腔音,听起来更是充满威慑力。
随着指令传出,所有克隆人士兵迅速分散开来,进入最佳的战斗姿态。
最主要的是每个单位,都展现出了超凡的默契与执行力,它们会自主选择最佳的位置和射击角度,向那些仍处于懵圈状态的帝国冲锋队,进行长短点射的火力压制和精准击杀。
克隆人系列“产品”,早已不同于最初的原始版本。
经过十数年的迭代与升级,它们的思维逻辑不再局限于机械、呆板的反应,而是拥有了完整的战术头脑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它们不仅是“高端的炮灰”,更是能够在极端压力下,迅速做出战术调整的“战士”。
虽然它们的智能比不上愚笨型ai,或者更加“拟人”的合成人,但它们展现出的战斗力若是横向对比,几乎无可匹敌。
纵使精英老兵、地狱伞兵,也不敢保证能够轻易战胜相等数量的克隆人士兵。
况且,克隆人的优势始终体现在低成本与高效率上,尽管在其他方面相对薄弱,比如情报处理与情感理解,可它们不知疲倦、没有痛觉,永远执行命令,直至战斗结束。
所以在三十名克隆人涌出鹈鹕号机舱的瞬间,就对驻守空间站机库的冲锋队,形成了绝对的火力压制。
待重装暴君亦是屈膝爬出机舱,再双手拎起旋转高斯机炮后
驻守机库的冲锋队,算是彻底失去了反击能力。
而五名精英老兵和十名地狱伞兵,则是借助这些生物兵器的掩护,开始向空间站的控制室进发。
待他们夺取空间站的控制权,那么巴黎级和隐匿级,便可以为空降至斯卡里夫地表的主力部队,提供更好的火力支援。
而此刻的斯卡里夫地表,同样被战火所吞噬。
有着类似地球热带气候的沙滩、雨林之上,散落着各类型号的空投仓。
嗒——嗒嗒——!
嘡——嘡嘡——
轰.轰!!!
而在护盾的苍穹下,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与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撕裂了空气的寂静,并为银河帝国一方,带来了无法逃避的死亡气息。
从上空俯瞰,可以发现被空投至此的精英老兵、地狱伞兵和千疮之子,正以极其熟练的战术阵型,扫荡着驻扎在安全综合设施附近的防线。
尤其是千疮之子的每一次步伐踏出,都仿佛在为这片血染沙滩添加一笔新的血色。
完成运输任务的露娜运输艇和银鸥号,亦是为主力部队提供火力掩护,解决钛式战机群和银河帝国的大型地面载具,例如atat步行机。
此外,与主力部队一同降至地表的战斗机甲,以及由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