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历史军事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18章 外戚衰败,无可逆转

第418章 外戚衰败,无可逆转(2 / 3)

‘退化’为一家普通贵族的现实。

而在这个过程中,窦老太后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减慢这个进程。

就好比后世,治疗某些尚未攻克的、已经晚期的癌症时,所奉行的核心准则——治好是不可能了。

但只要积极治疗,那稍微延长患者寿命,其实是可以做得到。

至于具体能延长多少,就看患者心态、治疗状况,以及一定程度的运气因素了。

对于未来的窦氏一族,以及如今的窦老太后而言,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孤注一掷,吕氏试过了,行不通。

未雨绸缪,薄氏也试过。

时至今日,都还孤零零住在桂宫,从不曾被先帝临幸过,不出意外便要将处子之身陪葬先帝阳陵的废薄皇后,证明了这条路也同样走不通。

有这两个失败案例摆在前面,窦老太后就只能接受现实:窦氏衰败已成定局,神仙难救。

与其去纠结、去头疼,还不如尽人事,听天命,拖延这个衰败的过程。

尤其是趁着自己——趁着‘窦太皇太后’还在,再多为窦氏埋下一些善因,将来好多长出一些善果。

只是过往的人生经历,让窦老太后学会了很多。

窦老太后在吕太后身边伺候过;

见过卧榻弥留的太祖高皇帝、年少轻狂的孝惠皇帝;

在代都晋阳,给当时还是代王的太宗孝文皇帝做过侧室、姬妾。

自有汉以来,那一批最阴狠、最深沉,最能让人速通‘人性课’的人,窦老太后都见过、都接触过。

这些经历告诉窦老太后:人情,是靠不住的。

无论是锦上添,还是雪中送炭,在只讲利益、不讲感情的皇家,都是靠不住的。

——就说吕太后,难道就不曾对朝堂内外、功侯贵戚有过恩惠?

结果如何?

一俟吕太后驾崩,诸吕败亡,天底下愣是找出哪怕一个人,能说出吕太后半句好话的了。

再说故薄太皇太后。

在太宗孝文皇帝年间,与彼时的太子、后来的孝景皇帝联姻,帮助储位不稳的孝景皇帝坐稳储位,算不算人情?

莫说是孝景皇帝了——这个人情,就连窦老太后自己,那都是认的!

可到了最后,薄老太后直到闭眼,都没能等到先帝临幸薄皇后、薄皇后诞下一儿半女,从而延续薄氏荣华富贵的那一天。那么大一个人情,最终却根本没还成,先帝愧不愧疚?

窦老太后愧不愧疚?

当然,都是愧疚的。

只是愧疚归愧疚,事关宗庙、社稷,即便私心上有愧疚、有不忍,最终依旧还是不得不辜负人家、不得不负了那天大的人情。

当年的薄氏如此,未来的窦氏,大概率也会是同样的情况。

——只要舍得下脸皮、豁得出去,窦老太后完全可以将堂邑翁主陈阿娇,乃至某个窦氏女塞给刘荣,甚至册封为刘荣的皇后!

但那有什么用呢?

不过又一个困居桂宫,郁郁终身的薄皇后第二罢了。

窦老太后也可以善待朝堂内外,广施仁义于功侯贵戚、公卿百官;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真到了窦氏一族‘获罪于天,无可祷也’的那一天,那些受过老太后恩惠的人,非但不会想着报答恩情,反而还会为了撇清关系,而更加卖力的在窦氏一族头上填土盖坟。

甚至哪怕是善待天子刘荣,以求刘荣将来,能尽可能善待窦氏一族,也同样不现实。

——是否善待窦氏一族,无论是对于当今天子荣,还是对于先孝景皇帝刘启,都不是以‘是否曾欠过窦老太后人情’作为决定因素的。

若国家需要,那即便窦老太后一直作到死,天子荣该善待也还是会善待;

若国家不需要,那哪怕窦老太后无下限纵容,天子荣该灭窦氏族,也还是会诛窦氏的族。

想来想去,老太后唯一确定有点用、多少还受自己影响的,能为窦氏多争取一些事件的方式,也就是人了。

多留点人。

在朝中,多留几个姓窦的人,以多庇护窦氏几年。

至于这些人在日后,能不能再培养出更年轻的窦氏子弟进入朝堂……

想到这里,窦太后终于明白当年,太祖高皇帝与吕太后交谈时,所说的那种感受了。

——到了那时,我都死了很多年了;

——那时候的事,也就不是现在的我们,所能够预见、掌握得了……

“外戚是外戚;”

“黄老是黄老。”

“老太后,这是要把二者混为一谈——借黄老的势,来拉一把窦氏?”

“呵;”

“不愧是……”

体会到老太后这层动作暗含的深意,刘荣呵笑着摇了摇头,不禁为老太后的政治智慧感到钦佩。

换做旁人——换做任何人,玩儿这一手混淆概念,都不可能骗得过刘荣这双火眼金睛。

黄老就是黄老;

窦氏就是窦氏。

你窦彭祖来参加科举,分明就是黄老学在向朕低头!

朕凭什么要因为这件事——凭什么要因为黄老学低头,而

最新小说: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 大唐十万里 重生野生时代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尘埃山 虎贲郎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帝秦设计师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