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电影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了。
刚才在电台节目里为《团圆吹嘘,那是他知道,《团圆就是那种声势浩大,最后最多得一个安慰性质的边缘奖项的电影。
对他的金熊和最佳导演造不成任何威胁。
他应该最担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那个年轻的中国对头主演,并且在今晚首映的《山楂树。
首先,从影响力上看,它具备冲击一切奖项的可能性。
导演张一谋和柏林渊源极深,一直很受当地评委青睐。
还有他。
当初小丑上映时,为了他,解放报和世界报之间的口水官司可是吵了足足好几期。
这次当得知《山楂树送报柏林之后,有一些德国媒体甚至宣称,已经夺得了柏林和戛纳之后,这部电影不去威尼斯,却被再度送到了柏林,这分明就是诺陈为了弥补四年前没有亲自到现场领奖的遗憾。由此可见,柏林电影节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这种言论在波兰斯基看来,才是最可怕的言论。也是最有可能让电影获奖的言论,极有可能影响组委会和评委会的某些微妙的倾向。
这让他是真的不敢休息,哪怕身体再累,也要多跑几家媒体,为自己造势,同时也打压对手。
他深知,在影片质量不相上下的时候,舆论就是胜负手。
“罗曼,有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这时,有一个更加年轻的助手,捂着他的公务手机听筒,低声说道。
“谁?”
“哈维,哈维·维恩斯坦。他想跟你聊聊陈的事情。”
……
……
两个对头开始联络的时候,陈诺刚结束完采访,正在配合《明镜的摄影师拍照。
之前他就知道,这次的明镜周刊会是在五天之后上市,他这次是属于封面采访。
所以他也就想当然的认为,他现在拍的照片是封面照。
而这,显然就是他对于明镜周刊这个以“调查求实、揭露弊端、批评官僚”为宗旨,世界知名严肃政治杂志的误解。
德国《明镜可不是像美国《人物那种,会每年底评选什么全球最美100张脸的娱乐杂志,也没有《时代那么时髦。
它至今还沿用着1947年创刊时期的那种招贴画风格。
等拍完照之后,他才知道,德国人就是德国人,他现在拍的照片只是用作内文配图。
封面其实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这次并不准备用你的照片,因为时代用过了,人物也用过了。”艾丽卡·施密特说这话的时候,给陈诺的感觉,就像是某个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在谈论某个暴发户亲戚,一脸淡淡的轻蔑和不屑。
“他们想要用你的样子提高销量,但是我们不用。订阅我们杂志的用户,很多都是从祖辈开始,一辈辈的传承下来。所以,我们准备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和你一样,更加年轻,富有个性。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一张白色底板,包裹着几道红色的边框,左上方是近百年没有更改过的德语“明镜”。
在封面的中间,是两个很大的带着音标的红色汉语拼音。
“chén nuo”
下面配有一行德语小字。
除此之外,什么图片都没有。
陈诺和齐云天站在艾丽卡·施密特的笔记本电脑面前,看着这所谓的年轻个性的封面,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就是所谓德国人的审美观吗?
挺对称的倒是。
“wow。”陈诺干巴巴的感叹了一声,“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艾丽卡·施密特笑眯眯的说道:“喜欢吗?我亲自挑选的。需要我跟你解释一下其中的意思吗,用中文拼音拼写出来的名字,不仅是名字,也暗示着你的中国背景。同时,下面那张小字也是我拟定的。意思是第55届柏林影帝,一个来自中国的电影演员。但是我现在已经改变主意了。”
“为什么?我觉得挺好的。”陈诺说道。
艾丽卡·施密特摇头道:“不不不,并不好,太浅显了。不足以概括我在这次采访中所感受到的东西。等到今晚看完首映礼之后,我再好好想想。尤其是最后你说得那段话……”
一头淡金色的长头发,灰蓝色瞳孔的雅利安美人,露出了一种几十年前她的祖先征服法国或者波兰的时候,露出的那种笑容。冰冷的如同零下二十多度的滑雪场。
“作为一名专业的政治记者,和一名业余的娱乐记者。我个人评价是,你虽然把罗曼·波兰斯基的逍遥法外,和美国衰落联系起来略有勉强。”
“但是,随之而来的那一句口号。我觉得挺有意思,足够吸引很多美国人的注意。”
“至少,在传播开来之后,奥巴玛肯定会注意到它的。”
“看来你是真的很想让罗曼·波兰斯基老死在美国的某个监狱里。陈。”
陈诺摇头道:“不不不,千万别这么说,艾丽卡。我只是因为我女朋友是美国人,我爱屋及乌,发自内心的希望美国再次伟大而已。”
“为了传播,除了你们杂志之外,我还准备把这句话缩写一下,当做一个标签话题,发到b上去,就像当初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