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老张家隔壁的小两口感谢奔跑的兔子奥打赏的盟主!
老张,原名张建红,土生土长的yc市夷陵区茅坪镇人。
但老张的爷爷,老老老张不是湖北的,而是一个东北人。
老老老张是吃兵粮的,本来是给老帅卖命,后来东北易帜又突发事变,跟着少帅入的关。
之后上过战场打过日本鬼子,也做过不少坏事。
解放战争的时候,福至心灵,做的逃兵,一路从北平逃到了湖北。
最后在这宜昌县城的街头,刚在一个抄手摊上吃了一碗霸王抄手,结果一转头,一眼就看到了张建红的奶奶。
就这样,一个百战余生,见过不少大世面的兵油子,在那一个回眸之中,莫名其妙的被一个20来岁还没嫁出去的农村老姑娘给迷上了。
从现代的话来讲,叫一见钟情。用小说里的语言,叫坠入爱河。
但老老老张没什么文化,只知道他看上了人家,想娶人家做媳妇。
于是,本来要去重庆投奔亲戚的他,就在这镇上不走了。
使出各种手段,想尽办法,死皮赖脸终于说动了当时的老镇长,把他家的老姑娘下嫁给了这个一口东北话的兵痞子,最后,还出钱给两人置办了点家产作为嫁妆,
从此,老老老张就在这大江边上的山窝窝扎下根,安了家,生了三个娃。
老张在很小的时候,被老老老张抱在怀里,听老人说起过这么一段往事。
那个时候是71年,老张5岁。
“我那时还小,就记得我爷一说这事就笑,一说就笑,我奶说他是老骗子。他也笑。”
“他常说一句话,说得我都记得了,他说他是东北佬骗了九头鸟。”
“我奶每次一听这话,都要打他。我奶身体好,又高又壮。我家老爷子说,小时候家里种地挑粪,都是靠她。力气很大,打人很痛。”
“但是她打我爷的时候,下手不重,轻轻的。因为我爷年轻时打仗,受过很多伤,身体不好。那个时候就经常喝药。”
“小王,听说你们西川女人也喜欢打人,是吧?”
老张家客厅的白炽灯灯泡瓦数不高,房间又大,显得光线挺暗。
老张的老伴姓黄,50来岁,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织着半截毛衣。
客厅的另外一边则是坐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
穿着打扮没有什么出奇的,都是牛仔裤加羽绒服,不过都很年轻,也都很俊。
男的20出头,女的以老张看来,可能才高中毕业,跟他们家老二差不多大,也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想的,居然这么小年纪就结了婚。
听到老张的话,叫王响的年轻人顿时笑了,用西川话说道:“张叔,没有,我们那儿的女孩都温柔得很。”
宜昌话和西川话相差不大,老张一听也笑了,“温柔?那你怎么找了个北方小媳妇儿?”
王响笑了,说道:“我和她,嗯,算是机缘巧合,有缘分,静秋你说是吧?嗯?静秋。”
叫刘静秋的漂亮女孩之前听故事听得有点入神了,这时被一叫才回过神来。
有点拘谨的点点头,“嗯”了一声,然后,好奇的问老张:“张叔叔,九头鸟是什么意思?”
屋子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瞬间。
之后王响哈哈哈的笑了起来,“张叔,你别理她,您接着说。”
老张呵呵的笑了两声,把烟袋在桌缘磕了磕,说道:“接着其实也没么子好说的了。我那个时候小,不太记得事。”
“我听我家老爷子说的,我爷不是出身不好嘛,身体又有伤病,一直硬撑着,但等到72还是73年,有一天晚上就没挺过去。”
“我奶呢,在那些人把我爷抬回来的当夜,在我爷的棺材边守了一宿。等天亮了我爸他们一看,人也没气了,也跟着一起走了。身上也没么子伤口,奇怪得很。死的时候趴在我爷的身上,抓着他的手。”
老张的话语说得轻描淡写。
毕竟嘛,多年前的往事了。
哪怕当初老老老张和那个他骗来的媳妇,死在了同一天,同一个夜里。
当张家的三个娃发现他们一夜之间没了父母的时候,
在这间屋子里所发生的事,
一定不会像现在老张口中的故事,淡得像是一阵轻烟,风一吹就没痕迹。
但无论多么哀恸的哭声,也都掩埋在历史烟尘里,被人淡忘。
又有谁会为它再掉一滴泪呢?
所以,老张在看到刘静秋不知道什么时候埋下了头,用手在脸上抹来抹去的时候,显然是有点惊讶的。
老张沟壑密布的黝黑老脸上浮现出一点笑容,对王响说道:“你这媳妇心好。是个好女子。”
王响侧头看了一眼,笑了笑,微不可见的点点头。
老张乐呵呵的笑说道:“我爷爷跟我奶奶结婚那阵,去重庆拍过一张结婚照。今天太晚了,放箱子里不太好找,改天有空倒是可以给你们看看。”
之后又聊了一会儿,两个年轻客人就告辞了。
老张把自家的新邻居送出门之后,回来就和老伴说道:“怎么样,我没骗你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