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转眼间,民勤县已是天寒地冻的十月底。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试,两个特种豆丝生产车间已经完成了调试工作,目前可以开始生产普通硅豆丝纱线、碳化硅管纱线。
同时另外两个新车间,也在紧锣密鼓的改造,预计今年十二月底可以投入使用。
而十月份刚刚成立的民勤光伏实验室,五十多个相关的科研人员也陆续到位。
从一家光伏企业跳槽过来的光伏实验室负责人黄玉冠,还有从中科院挖过来的研究员谢瑞麟,此时已经拿到了新鲜出炉的碳化硅管材料。
他们一拿到材料,就迫不及待进行尝试。
编织好的细布,由于碳化硅管非常细,直径普遍在124纳米到127纳米之间,因此这东西编织成的细布,并不是透明的,而是黑漆漆的颜色。
接好了光伏板的其他配套元器件,黄玉冠抬头来吩咐道:“打开检测设备。”
“好了,黄总监。”
“启动模拟光照系统。”
“是。”
随着模拟光照照射在漆黑一片的碳化硅管布料上,检测电流、电压、电阻之类的设备,也收到了各种数据。
首席研究员谢瑞麟盯着仪器上的数据,同时手上的圆珠笔快速记录着这些反馈的数据。
半个小时后。
“谢博士,情况怎样?”
谢瑞麟微微抬头:“效果比预期好一点,平均光电转变效率为21.7%左右。”
“哦?”黄玉冠对于这个结果有点惊讶:“如果这个数据,那就可以考虑直接生产了。”
“直接生产也可以,黄总监,你知道这东西的成本是多少吗?”
黄玉冠在光伏企业干过五六年,非常清楚其中的情况,他笑着说道:“这种碳化硅管的成本非常低,至少我们内部采购会非常便宜。”
“具体多少?每平方米多少钱?”
“工厂那边按吨计算成本,一吨的生产成本差不多8万块钱左右。”
谢瑞麟提了提眼镜,目光非常震惊:“一吨8万?”随即他拿起桌面的一份文件,翻了翻其中的参数:“每平方米246克左右…一吨差不多就是4065平方米,一平方米才19.68元?我靠!”
“如果这东西上市销售,估计传统光伏板生产商要全面崩溃。”黄玉冠开玩笑道。
谢瑞麟倒是没有操心这种市场的事情,毕竟他以前在中科院工作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参与实际的产业交锋,他摸了摸下巴扎手的胡茬:“黄总监,我听说飞艇公司是打算将这东西安装在飞艇上半部分?”
“是呀!以这种性能,估计不需要10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面积,毕竟如此庞大的面积,发电量太多了,如果用不掉这么多电,飞艇只能选择弃电,或者只能加电池。”
黄玉冠一边回答,一边拿出保密版本的定制平板电脑,找到了飞艇公司的一部分设计资料:
“目前最大的蓝鲸3号飞艇,每小时最大耗电量为1150千瓦时,24小时最大耗电量才27600千瓦时,就算是加上其他升降货物、压缩氢气、制冷之类耗电,一天耗电量也不会超过4万度。”
“如果是这样,10万平方米的碳化硅管光伏板确实太多了。”谢瑞麟拿起圆珠笔计算了一下:“考虑到了在仅仅是作为补充,我认为2万平方米就足够用了。”
对于这个数据,黄玉冠也表示赞同:“2万平方米,理想状态下,一天平均发电3.47万千瓦时,基本可以满足一天86%左右的电力需求。这还可以减少电池配置规模,大概只需要配置之前一半左右的电池即可。”
谢瑞麟笑着摇摇头:“算了,这种事情还是留给飞艇公司那边去考虑吧!我们还是研究一下如何改进技术吧!”
“也是。”
众人讨论起如何改进技术。
讨论了几个小时,他们拿出了好几个改进方向,比如加厚布料、掺杂砷化镓、使用特殊编织结构等。
同时,还有两个小组在进行碳化硅管光伏板的各种测试。
其中包括使用寿命评估、使用年限衰减率、高紫外线环境、强风沙环境、高盐度环境、高温环境、低温环境、真空辐射环境等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评估。
就在此时。
飞艇船坞的穹顶结构,也开始进入了安装阶段。
第一阶段是安装骨架。
一体成形的超轻拱桥结构,轻而易举被吊车吊起来。
“慢一点…”施工方的安全员紧盯着。
突然一阵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着沙子袭来,非常轻的拱桥型骨架被风吹得不断摇晃。
正在拉扯引导的工人,迅速将牵引绳固定在提前准备的配重上,避免骨架被吹得摇晃起来。
过了一会。
看到风停歇了下来。
施工指挥员赶紧拿起对讲机:“快点,动起来。”
随着骨架的底部镂空榫卯结构,缓缓插入地基预留的高强度钢柱中,几个工人马不停蹄抬巨大的螺帽,将螺帽安装在手臂粗的螺丝上。
安装好之后,另一组工人拉着高压气枪将螺帽螺丝和钢柱表面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