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应对危机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七月。
汕美的榴莲季节进入尾声,今年初夏仲夏的本地天气比较好,虽然有下雨,但并没有出现连绵一两个星期的雨水,这有利于榴莲品质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榴莲的品质,如果持续两三天的大暴雨,那下雨之后一个星期的榴莲只能采摘作为榴莲果泥和副产品,不能作为鲜果销售。
如果短暂的一两场小雨,只要歇一两天就可以。
这种强制规定,就是为了保证鲜果的品质,雨水太多时期的榴莲,很容易出现发水、寡淡的情况。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批准的榴莲种植区都是山地和坡地,一旦连续出现暴雨,也难以避免雨水果的出现。
而出现雨水果之后,最好的处理方案,就是将雨水果拉去工厂进行深加工,绝对不能作为鲜果出售,不然很容易败坏口碑。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优势之一。
如果是自由模式下的榴莲种植产业,无论是官方或者行业协会如何三令五申,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利益,还是会选择出售雨水果的鲜果。
就如同周至县的猕猴桃,当地猕猴桃协会确实不断强调要什么时候采摘,可根本没有约束力,全凭农民自觉,一旦有人经受不住诱惑,就很容易提前采摘,导致猕猴桃僵死,根本放不熟。
只有类似于海陆丰公司这种强力约束的管理模式,才可以避免失控。
就在海陆丰公司稳步发展的时候。
新一轮铁矿石贸易战也全面爆发。
江淼自然看到了相关情报。
七月份的前一个星期,铁矿石价格上涨了近13%,而且价格还在一路上扬之中。
翻看着市场调研部的相关报告,江淼不知不觉间眉头紧皱起来。
因为他在报告之中,看到了硼砂进口的价格,从年初的每吨3400元,飙升到了4800元左右。
这个涨价趋势,让江淼眉头紧锁。
现在改性豆丝的消耗性辅料之中,硼酸和甘油是核心,每生产一吨改性豆丝,根据不同的产品规格,大概需要消耗120公斤到340公斤的高浓度硼酸。
如果未来每年需要生产几千万吨改性豆丝,那每年就要消耗几百万的高浓度硼酸。
现在国内每年只能自产40万吨硼砂,然后从奥斯曼和阿美丽卡的力拓公司进口大约30万吨硼砂。
以当前的工艺,平均每吨硼砂可以生产0.6吨硼酸,原材料和价格成本算起来,每吨硼酸差不多要9000块钱的成本。
几百万吨硼酸,就意味着要大规模进口硼砂,进口量至少是几百万吨,这无疑会迅速推高硼砂的国际市场价格。
江淼看向市场调研部关于国内硼矿的调查报告,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云密布。
国内的硼矿资源储量才3500万吨,其中可开采资源量为20%∽40%左右,哪怕是加上一部分隐藏的矿区,仍然扛不住每年几百万吨的消耗了。
不进口,就无法扩大改性豆丝的产能。
进口,将快速推高硼砂的国际价格。
江淼手指轻轻敲打着办公桌,看着这些报告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这一次资源大战之中,国内的锂电池产业由于海绵电池的出现,导致锂矿进口非常顺畅,国外基本没有在这方面搞事情的想法,显然西方资本知道锂电池已经无关紧要了,就算是搞事情,也只是搞他们自己而已。
毕竟现在国外才使用锂电池,国内很多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已经开始更新换代,准备全面改用海绵电池了。
因此西方资本没有针对锂矿。
不过他们却盯上了铜矿和铝土矿。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国内的电力技术、电动运输搞得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铜矿铝土矿。
比如国内在非洲的铜矿,哪怕是没有办法搞铜矿开发的所在地区,西方资本发动了各种力量,破坏交通线,让铜矿开采之后,无法顺利运输出去。
毕竟非洲的几个大型铜矿生产国都是内陆国,只要沿海地区不同意借路,或者局势不稳定,或者交通线被破坏,都可能导致矿物难以运输。
国内企业迫不得已,已经改由运输飞机替代一部分运输铜锭,缓解陆上运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铝土矿的那个产区,这几个月一直在动乱,当地的开采和运输都基本停摆了。
澳洲铝土矿则在趁机涨价。
看了这些情况之后,江淼越发觉得不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硼酸供应,比如目前国内的进口硼砂,都集中在奥斯曼和阿美丽卡两个核心供应商,这种相对单一的供应渠道太脆弱了。
他闭目养神,脑海中浮现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之前浏览下来,或者通过鉴定面板收集的信息。
硼砂的供应问题,在不能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国产硼砂产能又跟不上,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直接釜底抽薪,干脆不用硼酸。
江淼很快在脑海的资料库之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的硼酸的两个备选方案。
一个是硅酸。
另一个则是磷酸。
硅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