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钱?还可以,对了这个生蚝有名字吗?”
黎子轩看了一下手机:“就叫汕美特优级生蚝。”
江淼摇摇头:“太普通了,而且汕美这个地区太广泛了,不能使用这个名字。”
他思考了一会,吩咐道:“你给市场调研部传达一下,将这个生蚝的商品名改为盐町生蚝,加上特优级标签。”
“好的,老板。”黎子轩迅速在手机备忘录上记录下这件事。
这种顶级生蚝,自然要搞一个区域限制,如果使用之前的汕美生蚝,那汕美其他地方的养殖户,也可以说自己的生蚝是汕美生蚝,毕竟这种市级名词是不能申请专利商标的。
江淼又想起一件事:“永公,你这几天有空去找一下你们村的村委会,让他们成立一个生蚝养殖合作社。”
虽然林永公心里面非常高兴,老板还是关心本地村民的,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老板,我们这个技术条件太高,普通村民承受不了这种养殖成本。”
“所以才让他们成立生蚝养殖合作社,统一规划好蚝塘,然后由公司帮他们采购和建设一个海水净化站,加上公司出售的特种饲料,就可以养殖好生蚝,既然我用了盐町这个名头,就应该让当地村民一起养殖。”
“没问题,我相信村委会一定会全力配合的。”林永公笑着点了点头。
江淼也是考虑到管理问题,加上周围已经没有多少鱼塘可以租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必须拉上周边的村民。
至于隔壁镇的晨洲村,他们那边的生蚝养殖养殖规模非常庞大,生蚝水上养殖面积达12平方公里,约1.8万亩,生蚝年产量高达1.8万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晨洲村养殖生蚝的技术相当落后,1.8万亩养殖面积,才年产1.8万吨,平均亩产就1000公斤左右。
如果按照海陆丰公司的技术,1.8万亩养殖面积,哪怕是从小苗开始养殖养殖周期需要9∽11个月,每年差不多可以生产36万吨生蚝。
这就是技术的碾压。
而且盐町生蚝的质量是可生食级别的高标准生蚝。
尽管两者的蚝种是一样的,但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条件的差异,给两者的价值带来了天差地别。
不过这个产能绝对是过剩的。
江淼不会允许如此大面积养殖,毕竟盐町生蚝每公斤100块钱的价格,属于偏高一档的产品。盐町养殖场100亩蚝塘,加上盐町村一千多亩蚝塘,平均每年可以生产2.4万吨生蚝,即2400万公斤,这差不多已经满足国内的生蚝爱好者需求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生食生蚝的。
一旦产能扩得太大,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除了盐町生蚝之外,盐町养殖场还有其他水产品。
比如此时江淼正在查看的南美白对虾。
以及不远处的中华绒鳌蟹大闸蟹、罗氏虾、青蟹和新对虾。
高标准养殖条件下,这些水产品的质量都非常好,全部属于特优产品。
江淼老家的新乡那边,已经在前段时间,组建了一个对虾养殖合作社,专门给海陆丰公司养殖白对虾。
这是海陆丰公司正在推动的一村一品计划。
晨洲村那边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少养殖户不愿意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他们内部分歧比较大。
因此江淼也没有勉强,只能在盐町村、新乡、浪清村这三个地方先推动一村一品计划的落实。
盐町村养殖盐町生蚝、浪清村养殖青蟹、新乡养殖白对虾,这些村的养殖面积都在上千亩左右。
江淼看着网兜里,活蹦乱跳的白对虾,在鉴定面板的数据之中,这些白对虾的质量非常好。
由于水质和食物被严格管控,让它们体内的重金属积累非常少,各项重金属含量只有普通白对虾的百分之一不到。
哪怕是虾头的虾胰腺之类,重金属含量也非常低,对于喜欢吃虾膏虾黄的食客而言,这简直是一个福音。
江淼将网兜里面活蹦乱跳的白对虾倒回池里,他心里面默默想到:必须加速布局一村一品计划,只有规模化养殖,通过集中处理水质和定制的特种饲料,才可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单打独斗的小养殖户,是很难调控水质的,哪怕是有海陆丰公司提供的特种饲料,也没有办法百分百确保产品质量。
毕竟小养殖户的资本有限,让他们投资一套几百万的海水净化设备,显然是强人所难,就算是他们有这个钱,也很难下定决心。
而且小养殖户还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们没有能力建立品牌,只能靠当地人口口相传,这种情况下,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劣币逐良币。
久而久之,小养殖户也选择了随波逐流,加入了劣币的行列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江淼要建立从生产、运输、销售的全链条产业链。
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就意味着必须接受经销商的定价,而经销商之中,绝大部分都要低价,品相勉强过得去的产品,他们不会要高价又高质的产品。
原因自然是这种高价产品的风险也非常大,一旦卖不出去,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