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找了一大堆专家,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包括‘视频真实’、‘确定为引力飞行器’、‘推动依靠扇叶带动’、‘能源系统不确定’。
最后一点让信息中心,再包括上级人士都开始担心了。
人为制造引力技术,是新物理方向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引力技术也是第一个被爆出来的新技术,而研发的方向是确定的。
有确定的方向,再加上技术非常吸引人,自然就有很多研究团队投入其中。
全世界研究引力技术的团队i已经有几十个,包括各个国家的支持团队,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同样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研发。
这方面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提升速度是非常可观的。
有团队已经能在实验室内制造出0.4倍以上地球引力,只不过制造需求非常的高,包括对于强磁场的需求,也包括对离子态媒介材料的控制需求。
这么多的研究团队,自然出现了很多引力技术方向的专家。
不管任何一个引力的专家,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是,引力制造需求极高的电能支持。
电能的功率需求,比最高水平的重油发动机所能提供的电能,可能还要高上几十、几百倍,甚至可能是过千倍。
所谓的倍率,对比的是国内所掌握的技术。
如果是其他团队的技术,就不是几百、上千倍的需求,最低也是几千倍以上,就相当于中型以上的发电机组了。
“电力需求必定是兆瓦级别,常规电池,包括重油发动机根本无法支持。”
“如果是超大型的重油发动机,也有可能带动起来,但也只是理论上的。”
“视频上的能源系统规模,显然不支持这样的动力……”
问题在于,视频上的引力飞行器怎么支持的运转?
什么样的能源系统,才能够为引力飞行器提供足够多的电能支持?
有人当即提出,可能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叠加‘核转电’技术支持的电力能源供给。
又马上有人反对,因为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传导性极高,不可能支持实现‘核转电’技术。
然后,有人提出‘会不会是低温核聚变’?
一句话让好多人沉默了。
……
麻省理工大学,托卡马克核反应堆研究组。
大型实验间。
丹尼斯-怀特正站在二楼,俯视着实验间中心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装置有两层楼高,庞大的块头再包括外围连接的管道设备,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丹尼斯-怀特心里则是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装置就是他带队完成的制造,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设备在包括中心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他的心血了。
当然,其他人也有参与,但他是主要负责人。
“又可以做实验了!”
一楼有工作人员正忙于检测超导装置。
丹尼斯-怀特认真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又能进行实验了,我们下一步要精细控制高温等离子体。”
“管道新材料装配好以后,应该能控制超过四百秒,也许要考虑进行新的设计?”
“泰勒,你怎么看?”
泰勒-威尔逊就站在一旁,他的脸上没什么喜悦,而是有些凝重和担忧,“丹尼斯,真的要这样做吗?我们的经费是用于研究低温核聚变……”
“你说过很多次的了,泰勒!”
丹尼斯-怀特把‘泰勒’的名字咬的很重,明显是有些不满,“我也解释过很多次。我们的研究,当然是我们说了算。”
“可是我觉得……低温核聚变也有前景。”
泰勒-威尔逊有些犹豫,因为他不确定是否有前景,但感觉总比继续研究核聚变有意义。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也就是新核能源,已经能够顶替核聚变,源源不断的制造清洁能源。
根据可靠消息,新核能源的控制成本非常低廉,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哪怕是研究出来,最开始成本肯定非常高,和传统能源竞争的劣势都非常大,短期内根本没有实现应用的价值。
和新核能源,更是不具可比性。
丹尼斯-怀特可不这么想,他认为泰勒-威尔逊太天真了,总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新核能源?只是说有这种技术,你见过吗?”
“那些媒体报道再多有什么用?以前还有过常温超导材料,不止一次,是很多次,某某团队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
“结果呢?什么都没有,假的,要么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低温核聚变?不用我再说了吧?我们一直从事核聚变研究,你真的相信低温核聚变存在吗?”
“额~~~”
威尔逊当然不敢肯定了,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极力的反对丹尼斯-怀特的决定。
丹尼斯-怀特感觉再一次说服了威尔逊,有些得意的继续道,“而且我们就是在研究低温核聚变。”
“研究低温核聚变,不应该先研究高温吗?”
“我们正在做相关的研究,看看,我们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