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次基本一致,可以理解为第二次测试实验,但实际上,参与的团队众多,再加上实验都是正常进行,也只是‘强度稍低’的正式实验。
实验目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数据。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可不只是进行一次实验,而是要进行很多次,每一次实验都能获得基础数据,把更多的数据放在一起,才能在充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出信息。
进行多次实验,并在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是研究微观物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虽然是进行第二次实验,但混乱力场实验间的人员依旧有些忐忑。
实验依旧存在风险。
上一次实验顺利进行,并不代表这一次也同样安全,能引发两次大型事故的实验,其中必定蕴含着风险,只是不知道主设备内部的安全防护是否有效。
进入到危险时间段,再到确定实验已经结束,也不过短短几分钟而已。
实验间人员度过了‘危险期’,脸上也禁不住喜悦,同时对于装置的安全更放心了。
粒子对撞实验,再包括混乱力场实验都顺利的完成了。
下一步,就是做数据分析。
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再加上参与的团队数量、学者数量更多,项目组只费了不到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数据分析工作。
当做数据总结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而且,是重大问题——
“波动偏差过大!”
“同样的实验,和上一次实验数据对比,波动位置偏差幅度超过一倍!”
荧幕展示了两次实验数据波动位置的曲线。
会场所有人都看过去,就发现新一次实验的波动位置,比上一次实验低一倍以上。如果以波动来代表强度的话,新一次实验所制造出的强力转变,比上一次降低了一半以上。
无论在任何的科研领域,同样的实验数据降低了一半以上都不能归在‘正常偏差’范围。
因为偏大幅度过大,也让在场的学者不由产生了质疑,“难道是设备问题,是检测信息不准确?或者某个位置出现了断流?”
“物理硬件性能吧?否则不会这样……”
“暂时想不到其他原因。”
好多人都怀疑是混乱力场设备的检测装置有问题,才会导致如此大的波动偏差。
于飞很直白的否定了,他认真说道,“我们在实验前已经做过很多次测试。”
“当得到数据后,又进行了重复性检测,发现设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这方面,参与一线实验的国际学者也可以证明,他们同样参与了设备检测工作。
针对设备的检测,就像是测定一个体重秤的准确度,是有固定衡量标准的。
如果设备存在问题,检测过程中就能发现。
问题就在于,检测装置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两次实验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偏差?
好多学者都思考起来,有些人还在会议上发言,但讨论很久都没有结论。
这也让很多人激动起来。
没有结论,也就代表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者都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最差也能写上几篇论文。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研究论文,好多都可以归属在理论物理的范畴内,哪怕说的有些天马行空,但只要没有证否,就不能说是错的。
刷论文,机会来了!
有些顶尖学者还期待能以实验数据做出研究,并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可能会有某种新发现,甚至出现震惊国际的重大发现。
张硕对于波动偏差问题也非常感兴趣。
这不一定是新的物理发现,但里面一定存在某种未能解决的物理问题。
在实验会议结束以后,大部分前来参加实验的团队和学者纷纷离开了实验基地。
物理中心办公室里,张硕、薛博坤、于飞等人,也在讨论实验波动偏差问题。
“不是检测设备问题,应该就是实验本身的强力位置,存在波动偏差。”
“但,为什么呢?”
好多人都不断思考,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他们之前就想了很久了。
张硕一时间也想不到原因,就打算建立个任务进行研究。
薛柏坤忽然凝住眉头,对张硕小声开口道,“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说一下。”
薛柏坤马上继续道,“黄金制造!”
黄金制造牵扯到技术保密信息,他可不会公开的说出一些反应原理。
他继续小声道,“黄金制造过程,每一次离子团释放强度都相同,但制造的黄金量偏差很大。”
“有时候,是一百千克,有时候甚至会降低到五十千克。”
“现在情况有点类似……”
张硕顺着思考也凝住眉头,两个问题的偏差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
黄金制造是让汞、铅元素发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从而丢失质子转变为金元素。
同样的强度、同样的材料,每一次制造出的金元素数量却存在巨大的偏差。
偏差最高能超过百分之七十,数值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