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们经常来吃的小锅汤面,最好是做成那种若有似无的香味程度,吃之前可以闻到香气,吃到嘴里刚刚好,吃完又会回味无穷,哪怕下顿接着吃,也不会太腻,这才是小锅汤面的最高境界。
火锅味道相对小锅汤面类食品,就是香气太浓郁,连着吃几顿就腻了,柳倾雪现在想做的,就是把汤底调成回味无穷那种。
“可,姑娘,那这种味道不是太可惜了吗?”小梨咂巴着嘴,还是舍不得眼前的美味汤面。张妈和婶婆还有那些媳妇也都说这种味道相当好了。
柳倾雪笑道:“哪里会可惜,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小锅汤面不会是柳家食肆的终结,她还要做石板烤肉,石锅卤味,麻辣火锅呢,这么受欢迎的味道,要做成大锅子吃才好。
柳倾雪给众人简单解释了一下,就又投入到调配工作当中,她刚才炒料就炒了一点点,也就够做几碗的,她让张妈把那料收起来以后家里用,然后继续增减了香料包里的成分,再次炒起底料。
又实验了三四次左右,终于做出了想要的味道。
当柳倾雪把那碗闻着诱人,吃着管饱,吃完还想要第二碗的汤面端上来的时候,柳宅内的人品尝过后都是赞不绝口。
柳倾雪笑道:“这碗的味道比之前更耐吃。”
的确如此,众人的评价都是回味无穷,又不那么香腻腻的。因从前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汤面,所以大伙儿觉得每碗都很好吃,但把几碗同时摆到一起之后,就发觉最后成品的魅力来。
婶婆激动地说道:“姑娘,这个面简直是我这么多年吃过最好吃的面,拿到县城去卖准行!”柳倾雪谦虚道:“还是要归功于您手里做出来的面条哇!”没有这么韧性十足的面条,口感也会差很多,古代没有压面机,婶婆的媳妇们是靠纯手工做出的这么好的面条。
柳倾雪每次炒料都会记下配比,她把最后一次的配比记在心里,各种材料用量都翻了几十倍,炒出了一大锅底料,打算明天先在工棚实验一下。
不用说,第二天柳家工地是彻底沸腾了。
帮工们纷纷打听这种汤面的来历,有不少帮工宁可花钱也想让家里人尝尝这种味道,还有的帮工想立刻就买一个石锅带回家去,但都被李工拦住了。
“东家姑娘说了,石锅是暂时卖不了的,等大集过后,争取每人发一个咱们的石锅!”
帮工们一阵欢呼,但他们也知道,光有锅子也很难做出这么好吃的汤面,看样子这就是东家姑娘要在明天大集上重点推出的食材了。
有帮工不甘心地问道:“难道以后我们只能到县城才能吃到这种石锅汤面吗?东家姑娘能不能考虑在村里也开个摊子,专门卖汤面,我保证,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吃的!”
庄楚生闻言笑道:“不用你保证,我也很喜欢吃,我会跟姑娘说一声的,但要不要在村里开摊子卖,还得看姑娘的想法。”
还有帮工问汤面的做法,李工道:“这可是柳家的秘方了!连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帮工们十分好奇,又是吃面,又是讨论,一时间工棚热火朝天,都围着那碗石锅汤面赞不绝口。
庄楚生按照柳倾雪的要求,特意早早回来通报工地帮工们的反应,柳倾雪等一听如此,自然也是更加放心。
柳倾雪早已经准备好几百份的底料,打算在大集上好好施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