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
洛阳作为大唐的东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代帝王定都的首选之地。
在百姓心中,洛阳代表着正统和权威。
与长安相比,洛阳在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时间跨度长、朝代多,其政治影响力在民间更为根深蒂固。
李承乾占据洛阳,就相当于在政治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拥有了与李世民抗衡的资本。
可以凭借洛阳的政治影响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以洛阳为据点,李承乾可以颁布政令,行使权力,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外,洛阳城内还保留着许多前朝的宫殿和官署,这些建筑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李承乾建立政权的现成基础,能够减少他在政权建设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洛阳的城防工事坚固无比。
拥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城墙上设有瞭望塔、箭楼等防御设施,易守难攻。
护城河宽阔而深邃,成为阻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
城内的街巷布局合理,便于军队的调动和防守。
而且洛阳周边地形复杂,有山脉、河流等自然险阻,为军事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安虽有“四塞之地”的称号,但在军事防御的灵活性上,洛阳更具优势。
洛阳周边的交通网络使得军队的调动和补给更为便捷,一旦遭遇战争,能够迅速集结兵力,应对各方威胁。
李承乾率领的五万精锐士兵进驻洛阳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城防,抵御朝廷军队的进攻。
一旦发生战争,洛阳能够成为李承乾的坚固堡垒。
虽说曾经洛阳是李世民的后花园,但随着李世民登基称帝后,曾经的心腹都已经转去长安。
还有个最为重要的缘由,洛阳可以更好的摆脱世家势力的影响。
长安这些年来,关陇集团已经根深蒂固,加之五姓七望不断渗入,天下各方势力均想在京师有一席之地,已然是重重叠叠。
对于往后的发展方向来说,洛阳也是要比长安更佳。
船队破浪前行,李承乾转身走进旗舰的船舱。苏定方、陈云超、李德謇、裴行俭、薛仁贵早已等候在此,众人神色凝重,气氛紧张而压抑。
这些都是李承乾的心腹。
关于占据洛阳对抗长安之事,先前早就已经清楚了。
李承乾缓缓坐下,目光逐一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洛阳城防坚固,官员众多,且背后是长安朝廷的势力。”
“但既已下定决心,就绝不能退缩。”
“此次议事,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掌控洛阳,以及如何抵御长安方面可能的反扑。”
这是最坏的打算。
只要占据洛阳,就等于是跟李世民翻脸了,摆明的抗旨不遵。
有可能李世民会忌惮内战,从而不开启战争。
但更有可能是派遣大军围剿。
未雨绸缪,李承乾自然不可能说等到朝廷大军过来再进行准备。
苏定方率先起身,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殿下,洛阳城防虽固,但以我们如今的兵力和士气,拿下洛阳城并非难事。只是洛阳城内官员众多,这些人大多是朝廷的心腹,如何处置他们,关乎洛阳的稳定。”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冷峻:“对于那些坚决与我们为敌的官员,绝不姑息;但对于那些可以争取的,我们不妨晓以利害,让他们为我们所用。苏将军,你觉得哪些官员有争取的可能?”
苏定方沉思片刻,说道:“洛阳长史王弘义,为人正直,在洛阳百姓中颇有威望。”
“若殿下能亲自劝说,或许能将他争取过来。”
“还有洛阳城守将赵崇武,他手握重兵,是我们掌控洛阳城的关键人物。”
李承乾点头道;“等抵达洛阳,我自然会一一召见,看看他们是何想法。”
船舱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众人继续商讨着各种细节,从城防布置到兵力调配,从粮草储备到情报收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承乾认真倾听着众人的建议,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拿下洛阳并非难事。
因为按照正常的行程,李承乾本就是从都里镇出发抵达洛阳,然后再走陆路回长安。
只是谁都不会想到,抵达洛阳后,李承乾就不打算返回长安了。
其实按照李承乾的个人分析,暂且来说,朝廷那边短时间是不敢发兵的。
其中的缘由在于霹雳火。
长安已经在研制霹雳火的消息,李承乾自然早就收到了情报。
可霹雳火的研制,又岂是这般简单的事情。
按照历史上的轨迹,火药的军事使用,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
但火药的成熟运用,一直是到明朝初。
这里面,可是相差了近乎五百年。
哪怕是知晓了火药的作用,也不可能说短时间就能研制出能跟李承乾手中霹雳火相媲美的黑火药。
更何况,这次抵达洛阳后,李承乾已经打算开启火炮的制作了。
辽东通宝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