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其他类型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201.第201章 李世民:秘查太子谋反

201.第201章 李世民:秘查太子谋反(2 / 3)

条件小,消石不存在能制冰,也就是给水降温,大致是跟井水温度的差不多,也就不存在行军途中,喝凉水会更容易生病这样的事情。

李承乾有自己的专属豪华马车。

不过暂时来说,是卸甲后骑马而行。

对于有腿疾的李承乾而言,骑马就是他最为舒适的时候。

上万匹马极为壮观,一眼望去,全是马车,骑兵。

辅兵们就坐在公交马车上。

前面是车夫,辅兵在马车上聊天。

大家都在庆幸,是跟随的太子。

能被选拔成太子的辅兵,也是需要很大竞争的。

良家子是必要的条件,还有对力气,健康上的要求。

能够被选拔进来当太子的辅兵,亦算是十人挑一。

他们也是有甲胄的,当然不是铁甲,而是普通款式的皮甲。

部分精锐步兵,大约千人,是携带陌刀。

另外两千人,则是长矛,盾牌。

大唐的盾牌主要以木材为主,像杨木、松木这类坚固且易获取的木材。

其重量相对较轻,方便步兵携带和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抵御一般性的攻击。

盾牌的表面或边缘,是经过处理的牛皮、羊皮等动物皮革,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磨性,可以增强盾牌的防御能力,同时减少敌方兵器对盾牌的磨损和破坏。

用于覆盖在盾牌的表面或边缘,起到加固和防护的作用。

盾牌的款式主要分为两种。

手牌,小型的方形盾牌,便于单手携带和使用。

立牌,也称塔盾,尺寸较大,高度可以达到人的肩部甚至更高,宽度也较宽。

后世影视中经常见到的那种大的盾牌,就是塔盾了。

李承乾的军队里配备不多,只有百人塔盾兵。

他们主要是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形成盾阵,对太子进行防护。持塔盾的士兵,通常属于军队中的大力士。

大力士在李承乾的队伍里并不少,太子的兵源,自然是长安周边最为优质的兵源。

道路很崎岖,李承乾很放松。

士兵们也很轻松。

李承乾自己没有多少感觉,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出来。

但对于其他骑兵来说,就感觉很明显了。

因为加快打造了马蹄铁的缘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马在行进的途中,要更加的稳定,基本上不会出现拐脚的情况。

这让整个行军队伍,行进更加稳定。

行军节奏是个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来说没有这个词汇,但领军的将军,都会比较讲究。

征战,大半时间都是行军。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虽说没有步兵,但也要照顾到马匹。

马也是会中暑和脱水的。

大约每过一个多时辰,就要让马匹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

士兵会检查马匹的状况,马蹄铁是否松动、有无受伤,并让马匹饮水、吃精饲料,以补充体力。

还有关于方向的问题,虽说有地图,但现在的地图向来是很粗狂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不过在大唐境内行军,这些问题处理也比较简单。

大唐三十里设一驿。

大军行动前,就会派遣信使,先行对驿站进行通告。

比如现在队伍的最前方,就已经有驿站的驿卒在领路了。

他们熟悉地形,知道从哪些地方,怎么走,哪个方向。

在抵达营州前,都不需要担心迷路的问题。

——

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莫名的感觉这大殿里有些冷清。

这就是心里作用了。

是因为魏王李泰,还有太子李承乾,都已经离开了长安的关系。

儿踏征程千里遥,父念深深愁绪绕。

最爱的两个孩子就这么远赴千里,这让现在的李世民心里有些后悔。

觉得不应该让两个儿子出这么远的远门。

毕竟不管是太子还是魏王,军功对他们来说意义都不大。

理论上来说,东征高丽并不需要他们。

最早的想法,李世民是要准备亲征的,然后让太子监国。

怎么就到了这份上呢。

是承乾啊。

太子一开始就在推动对高丽的征讨,这无疑是李世民一直想做的事情。

魏王为了跟太子争夺,也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压住太子。

魏王的参与,让五姓七望也跟着卷了进去。

这让李世民意识到,东征高丽,可能是对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削弱他们的一个机会。

魏王的五千世家子,只是一个缩影。

真正的影响,是在于造船,还有世家发力,鼓动参加徭役的民夫。

东征高丽的四十余万民夫,可都是从河东,河北,河南三道之地征召。

而这些地方,便是五姓七望的根本所在。

民夫除外,包括大量的折冲府府兵,也受到世家的影响很大。

其中还有不少,就是世家的人,又或者是在世家管辖治理下的百姓。

一场大战下来,肯定

最新小说: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开局被追杀,我获得第一快剑 嘉靖承明 替声使者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南风和金色麦草 不凡旅程 谁说分手后不能暗恋前任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好一个气运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