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转变。
合肥一丢,没了曹锟牵制敌军的话,那么滁州和津浦线就很危险了,到时候滁州一丢,江北也就完蛋了。
而江北如果被国民军攻占的话,几乎已经可以宣告北洋军在这场生死大决战之中败北了。纵然后续还能够保住山东、河南等地,但是那个时候的北洋已经失去继续争霸的能力了,战略态势就是转变成为国民军强势,而北洋军劣势。
身为北洋体系的一份子,徐树铮很清楚北洋这颗大树是不能倒下的,一旦北洋这颗大树倒下了,那么傍在这颗大树下的众多人也是不能幸免,而徐树铮自己也是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在一得到合肥丢失的消息后,徐树铮也是顾不上什么保存实力了,当即就是下令部队进行动员,然后把骑兵团给派了出去侦查消息,并开始联络冯国璋和曹锟那边,意图探知国民军的下一步动向。
如果国民军主力继续北上的话,那么他少不得要在淮南和蚌埠一线展开防御,把国民军主力给挡下来,而如果国民军主力前往滁州的话,那么他就快速南下驰援。
十五号,徐树铮得知国民军主力出现在滁州外围后,和冯国璋一起认定了国民军的战略意图就是在滁州,于是当天就是亲自率领了第十一师主力,除了派往淮南的补充旅外,其余的第十一师主力一万多人全部都被他带着南下,虽然大军早有准备,但是也是需要时间,直到十八号才抵达明光,而全军的前锋第十一骑兵团发现了明光以西似乎有大批敌军正在前来,人数至少也有好几千,而且是。当即徐树铮就是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抵达明光外围,然后在国民军第五混成旅刚进入明光,还没有来得及部署防御工事的时候,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就已经杀了出来。
一个北洋军的正规主力师对阵一个国民军混成旅,两者的士兵素质和军官素质是半径八两,但是武器装备上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却是完胜第五混成旅。加上国民军第五混成旅历尽长时间行军,疲惫不堪,刚抵达明光后也没来得及准备防御工事,完全就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北洋军第十一师突袭,如此情况下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郭成东原本还打算坚守下去,但是后来发现对面的竟然是有上万人,而且还是第十一师主力部队的时候,郭成东就绝望了。
以少胜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虽然人们一说起什么战例的时候都能说出一大堆以少胜多的例子,但是有十倍,百倍以多胜少的战例没有被人们看在眼里,以少胜多之所以被大书特书,那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人们总是对奇迹般的战例津津乐道,而对普通战例嗤之以鼻的。
很明显,奇迹之所以是奇迹,那就是因为它很少发生,而这样渺小的发生几率并没有出现在郭成东身上,所以和通常时候一样,国民军第五混成旅在敌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很快支撑不住,被迫转移,而担任掩护任务的520团更是被重创,导致520团的第三营全部被包围,最后被全歼,出现了国民军第一次被敌军成建制的消灭一个营。
最后只剩下了半数残兵急速沿着津浦线南下。
徐树铮走在被炮火摧毁后的明光内,这些到处都是爆炸后的残墙断瓦,第十一师的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一大批身穿棕绿色军服的国民军士兵的尸体被摆在一边,另外一侧还是大批垂头丧气的国民军俘虏蹲在地上,身边自然还有大批的身穿灰色军服的北洋军士兵端着枪看守着。[
“哼!这就是国民军,也不过如此嘛!”徐树铮看着如此场景,心中对国民军的战斗力有些怀疑了,如果国民军都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合肥的曹锟怎么会被击败,甚至还给国民军围歼了一个独立旅,难不成曹锟是故意跑的?
徐树铮已经是怀疑曹锟是不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故意放弃合肥的了。
,
spn徐树铮,这个北洋军中最为年轻的中将师长,号称北洋中年轻一代最为优秀的将领,在辛亥革命前他的才华名气就已经传遍了北洋内部,加上乃是段祺瑞麾下的嫡系将领,这升迁的速度在整个北洋内部人能够出其左右。
要知道,当初他少年时弃武从文投靠袁世凯没能获得赏识后,就是被段祺瑞看上了,后来更是被段祺瑞亲自保送到日`本陆士留学,回国后也一直在段祺瑞手下任职,武昌起义后历任第一军总参谋,军司司长,保定军校校长等要职,袁世凯编练第十师、第十一师备注1时,就是被段祺瑞亲自向袁世凯,继而任职第十一师师长,由此成为北洋军中十四个中将师长的其中一员,而去年他担任第十一师师长的时候不过三十二岁,乃是北洋军中最为年轻的中将。
而在辛亥前夕和徐树铮名望不相上下的人包括蒋方震、蔡锷在内,现在都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外,蒋方震虽然也在南方共和政府中担任要职,但只是一个教育司的少将司长,和名声在外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局势变化徐树铮是没法比了。而蔡锷,自从去年他到了北京后人们已经选择性的把他忘却了,听说现在的他在北京整日流连于八大胡同内,而且还和一个叫什么小凤仙的青楼女子闹出了边新闻。
武昌起义到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各方英雄是来来去去陆续登场,有的黯然失色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