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那些师长比如梁训勤这样的人都是不愿意去当这个参谋部次长浪费大好年华的,但是参谋部次长一职好歹也是参谋部内的高级职位,配发的军衔可是中将和少将,在众多苦熬资历想要升为将官的上校而言乃是香馍馍了。毕竟那些实权师长、司长这些职位比较重要的轮不到什么,而次要一些的还不如这个参谋部次长呢,万一要是和袁方一样走了大运气以后被直接提升起来的话,那也是一个晋升之道。
所以还是有很多人瞄着这个参谋部次长的。
在国民军的现今体系里,要升为将官的途径是极少的,因为国民军现在实行的乃是一直一职,并不是年限资历够了就能够升迁,实际上就算有了资历可以升迁国民军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资历,因为国民军才成立几年而已。靠时间傲资历那是绝对法出头的,说不准几年后当年的同僚同学都当上将官了,而自己还只是一个校官而已。鉴于此,国民军的那些上校们要升迁为将官,那就要爬到实际职位才可以,比如各师的师长,各混成旅的旅长,各军的参谋长,这些职位都是野战部队中为数不多的少将职位,以国民军现在的规模而言,一共也不过二十二个野战部队的少将职位。[
除了野战部队就是统帅部内的各部了,而以陆军将领而言,升迁的渠道自然也就是参谋部和后勤部以及装备部了,但是实际上后勤部和装备部两大部门中,绝大多数将领都是技术性军官,极少有步科、骑科、炮科三大科的人都能够担任司长这样的职位,大多数都是通信,后勤科等专业军官升迁而已,所以说留给三大科军官的升迁路子是极窄的。这三大部加起来的少将职位包括各部次长以及各司司长在内,大约也能够提供将近二十个职位,但是适合野战军官,也就是非技术性职位只有半数多点,大概也就是十二三个这样。
这两大部分加起来大约能够提供三十多个少将职位,而等着升迁的上校级别的有多少呢,至少也是上百人眼里盯着呢,并且随着国民军的规模扩大,各类机构越来越充实校官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少将职位并不是全部都可以拿出来让上校们升迁,总的有人让出了位置才能让后来人坐上去,而要让这些少将们腾出位置来,陈敬云就的创造更多的少将位置,或者更多的中将位置,而为了避免二十万不到的军队里出现几百上千的将军,陈敬云不可能节制的大肆晋升将官,毕竟给一个团长就晋升为少将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
少将的位置如此紧缺,那么不管是虚职还是实权位置都足以让那些上校们为止争夺,升上实权所谓,关键是得把军衔提上来,以后有了军衔再谋取同等军衔的职位,比如那些旅长,师长以及作战司,谋略司司长这些职位。
对于手下将领们的竞争陈敬云是保持赞同态度的,想要往上爬的人才能够让陈敬云为止看重,那些整天一副清心寡欲心态,摆着世人皆俗的面貌的人不是陈敬云想要的,属下是需要有野心的,没有野心的人大多也是能之人,因为他哪怕是个天才但是不去做那么他也就和一个庸才甚区别。当然了这种野心是需求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了自己的默许范围要叛乱犯上作乱,陈敬云不介意送他们一粒子。
然而尽管手下们争着要上位,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把这个尴尬职位直接让那些刚升上来的人担任,而是换了个人,此人就是王麒前文出现名字错误,把王麒写成了王麟。王麒乃是中国留学陆士第二期步科毕业生,回国后历任福建守备学堂教习,第十镇正参谋官兼任第十九协统领。陈敬云在福州发动福州起义后,几乎把第十镇的所有高级军官全都一股脑的抓住了,包括了第十镇统制孙道仁,正参谋官兼任第十九协统领王麒,军事参议官岳开先。甚至还有那个第三十九标的统带胡桂高先是躲了两天,后来还是被找了出来并主动投降。当时第十镇的众多高级军官中,除了陈敬云、林肇民`联合发动起义外,其他的基本都被俘虏。
当时由于权势不稳,陈敬云连林肇民,萧奇斌,林文英等人都极力压制,更别说那些被俘的高级军官了,后来陈敬云的则是陆续给那些愿意暂时屈身国民军的这些高级清军将领授了少将军衔,挂名高级军事顾问,实际上一直被软禁着。
这也就形成了国民军将官中的另外一个群体,那就是所谓的军事顾问,全都是少将或者中将,而来源除了前清新军高级将领外,都是这两年被国民军所击败而投降的敌军将领,包括龙济光的部队,包括浙军,赣军、苏军、当然还有去年投下的那个第八师旅长少将。这些人投降后不管愿不愿意,全都带上了军事顾问的名头。而这个过程中,有部分人是愿意真正的投入国民军当中,为陈敬云效力,如此的话陈敬云也会看情况把他们调任一些实际职位,继续带兵或者去担任作战司司长这些重要职位自然是不可能的了,顶多是一些次要不太重要的职位而已。
而王麒自从辛亥后就是经历着这样的一条路,一开始是被关了一两个月,然后他主动说愿意投诚国民军,然后就是挂上了军事顾问,虽然没关着了,但是依旧被软禁,又是过了两个月后他被派到了福州军校担任教官,做回了他刚回国时的教习,而他也是有能力的,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