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建议,这一次不设立守备师这种单位,也不给正式番号,而是弄守备团,每个地区看情况配制守备团,守备团的平时指挥权归属司令部直接管辖。战时则支援临近的正规军作战,原则上是不出本省地界。
这一次陈敬云是要把守备部队和正规部队分开来,也不打算和之前一样,把守备师训练的七七八八后再升级到步兵师,这样一来人员和武器就需要变更多次,和新建一支步兵师没多大差别。因为当初组建守备师的时候对士兵要求不高,而且因为经费问题训练也有限,装备也很差,所以当第五师和第六师扩建为步兵师的时候,费了大力气来整治,所需的时间和费不比直接建立一个步兵师少多少。而且因为原有兵员素质较差,造成了第五师和第六师成军后一直问题不断,几个日本顾问到延平考察过第五师后给陈敬云上交的报告中毫不犹豫的指出,以目前第五师的人员以及训练等水平,由日本教官亲自训练的警卫师只需要一个加强团就能彻底击败第五师。
也是这份报告让陈敬云放弃了采用守备师扩编为步兵师的做法。而是把两者彻底分开,守备师筹建的时候人员可以差些,武器也差些,但是步兵师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必须严格控制兵员和军官的素质,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正规步兵师的要求去编练。
如此情况下,守备师这种编制就彻底消失在国民军的行列当中了,今后的师一律都是步兵师,而守备部队不编练成师,除非紧急状况下守备部队也不会用于野外战斗。
除了部队调整外,陈敬云对国民军的高级军官也作出了新一轮的调整,调任袁方出任国民军参谋部次长,陈卫华接替第一师师长一职。这个安排虽然看起来袁方是回到了参谋部成为了次长,不过很多人看起来却是以为陈敬云此举是为了把袁方调回来做出的明升暗贬的举动。原因上大家都在猜测,也有人猜是因为上次杭州战事中的13团被围,也有人说袁方被陈敬云猜忌了。
其实这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陈敬云需要一个对浙北地区有较深了解的将领在身边给他出谋划策,现在福州司令部的人员中,去过杭州的人只有沈纲和林肇民,但是这两人去的时间不长,怎么也不如袁方以及马成在那里待了半年那么久知道的多。
至于第七师师长一职,陈敬云大笔一挥就是把林肇民派了下去,以中将衔率领第七师师长,这个安排主要是因为上次的杭州战事中,林肇民的战略统筹能力还是不错的,现在提前把他放在浙江中,也可以让他有时间提前准备,日后万一浙江战事再一次爆发的时候,陈敬云就可以直接就近任命林肇民统帅浙江部队。当然了,这里面的心思陈敬云是不会和任何人说的,否则马成那几个人还不得心里憋屈着啊。
然后其他几个师也略有调整,比如把潮州的李继民了回来,任职第四师师长,潮州的第三师陈敬云派了沈纲去接手。而陈奎嘛,这人除了忠心外,军事素质实在不怎么样,当初把陈奎提起来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当时陈敬云实在找不到可靠的人来掌控新成立的第四师,然后干脆就用了自己亲兵出身的陈奎来掌控部队,再配部分职业军官来辅助他。这种模式在建军之时的奈之举,现在这么多长时间过去后,国民军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也有了一大批高素质军官来投,比如沈纲,比如陈仪,比如蒋方震,梁训勤等人。这些高级军官招揽来后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永远的呆在参谋部里当个普通参谋,当他们表现出合格的能力以及陈敬云认为他们的忠诚已经足够时,陈敬云就会慢慢的把这些人放下去指挥部队。
沈纲又是作为新近投靠的人选当中第一个当上了师长,虽然军衔还挂着少将,但是陈敬云把他放到了第三师师长之后,任何一个国民军体系当中的人都明白,沈纲的前途比起之前的那些师长、副师长们可能会走的更远。
当然陈奎作为陈敬云的嫡系,虽然能力不咋地,但是胜在忠诚足够,而且陈敬云也不能直接把陈奎贬职,这样会引起相当一份老人的担忧,所以陈敬云把陈奎从第四师的师长位置调到了后勤部当次长,如此也不算委屈了他。
陈敬云的这一番人事调动中,涉及的部队多达半数,四个主力师的师长都变动过了。虽然说人事任命权陈敬云向来都是抓的很紧,他要调动谁基本就是一句话的事,尽管如此,但是大规模的高级军官调动还是容易引起军心动乱,所以陈敬云是亲自给外边的高级将领们发电报安抚,免的让他们想太多。
当陈敬云忙着重新整顿军队的同时,他也忙着其他的事情,毕竟整顿军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行的,比如调动高级将领,虽然陈敬云心中有了腹案,但是也不能一天时间就把全部命令全部发出去了,总的有个前后,慢慢来,前后没个把月的时间完成不了。
期间他也得处理政务,然后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七月十三号那天陈敬云三叔的次子陈敬海大婚,身为嫡亲堂兄的陈敬云也少不得亲自走一趟。
也许是因为陈敬云上次大婚的影响,这陈敬海的婚礼也不是传统样式,而是中西结合的婚礼。由于陈家上下都是清楚陈敬云现在的权势地位,加上陈俞氏那边说了几句说不要过于铺张,免得给云哥儿造成不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