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袁方道:“那林兄的意思是?”
林肇民道:“我看可以这样嘛,等以后的一百毫米迫击炮大量生产,足以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时候,可以把部分部队的六十毫米山炮抽调出来,交给其他部队,然后让两个到三个旅集中集中使用,成立一个十八门六十毫米速射山炮的炮营。”
一边的陈敬云听罢也是觉得呢有理,等以后福州兵工厂的一百毫米迫击炮大量生产之后,现有的六十毫米速射山炮的地位的确会有些尴尬,一方面是因为进口的老旧货色,陈敬云不可能再继续大量采购,一方面好歹也有好几十门炮,就这么扔了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说集中起来给接旅使用的话,也可以简化后勤工作。
“这个思路的确是可行的,具体编制还得以后再研究!”现在一百毫米的迫击炮还没量产呢,真要能够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时候那应该是两三个月以后了。
“既然说开了,也趁着人齐,都说说今后关于这迫击炮的编制问题,有了明确的编制才好确定订购数量以及让福州兵工厂这边安排生产!”陈敬云继续道:“欧阳总长,你是管着装备部的,你先来说说!”
欧阳天道:“好,我就先行抛砖引玉之见!”由于事发匆忙,欧阳天以前虽然考虑过迫击炮的编制问题,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多考虑,今天要说的话还得现在脑海里过滤一遍,沉思一会后他才继续道:“从成本上考虑,迫击炮是有优势的。便宜的成本也可以使得迫击炮大量装备,如果军费充足的话了,就算是装备到营一级别也是可以的!
我是这样想的,以目前的一个旅来安排,就可以装备十八门的一百毫米迫击炮,组成一个旅辖炮营,然后团一级别再装备一个六门的八十毫米的迫击炮连,如果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也能顺利量产的话,到时候每个营可以在装备三门乃至六门的六十毫米迫击炮。这样算来,一个旅就有十八门的一百毫米迫击炮,十二门的八十毫米迫击炮,十八门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就火力而言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十八门山炮的炮营了。”
此时,林成坤却道:“这样一个旅就有三种的迫击炮型号,到时候会不会造成后勤供应复杂?而且这样对兵工厂这边的生产也有些麻烦吧?”[
这时候,陈敬云看先了唐辉康,唐辉康也是点点头:“如果三种型号都大量生产,自然不比只生产一种便宜。如果只生产一种的话产量可以更高一些,成本也可以降低!”
一边的陈奎道:“按我说的,反正我们这边还有四个炮兵团呢,平均分下去两个旅就有一个炮兵团支持,不比北洋那边差了。所以也不指望这些迫击炮能够有太大射程和威力,所以我觉得这一百毫米的迫击炮实在是没什么用处,不但太重不容易机动而且射程威力也不必八十毫米的强太多,干脆就取消这一百毫米的,两者合二为一用八十毫米的算了!”
林成坤却摇头:“八十毫米的射程太近,用作旅级别的火力支援根本不可行!”
陈奎却道:“还有炮兵团在呢!”
“可炮兵团是属于独立编制,平时如果不是大战的话要调动不已,如何能够在紧急时刻为旅提供支援?”林成坤却是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spn更新时间:20120907
福州兵工程研发的12式步枪,八十毫米和一百毫米的迫击炮自然是好货色,但一时半会也不太可能大规模生产,目前来说,福州兵工厂最主要的产品有三样,头一个自然是子,共有两条生产线,一条造七九尖,一条造七九圆,两者加起来的话目前福州兵工厂已经能够月产五十万左右,等设备到齐后就能增加到月产百万之数。
第二样就是炮,目前国民军进口了数种众多的火炮,虽然随同火炮一起购买了不少炮,但是炮消耗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只能依靠进口的话一年炮钱就得好几百万。目前福州兵工厂制造的炮主要有三种,主要是七十五毫米山炮的炮,七十五毫米野炮的炮以及六十毫米的炮,制造这些炮福州兵工厂是有经验和基础的,但产量依旧不高,三种炮加起来也不过月产五千发左右。主要还是欠缺设备,等设备到齐后有可能将产量翻倍达到月产万发!另外,国民军中装备的105轻型榴炮的炮却是暂时不能制造,福州兵工厂的技术人员还在攻克难关之中,一时半会只能靠进口维持。
第三样却是福州兵工厂新研发出来的手榴。
手榴在近代中国军队的作用可是非同小可,由于国内军队基本都缺乏训练,可以说包括北洋军在内的士兵一年到头来都打不掉多少子,更加不用说那些新兵之类的了,士兵的射击精度远远不及日本之类的列强军队。这样的情况下,手榴就成为国内军队的最爱,这简单啊,一拉火扔出去就搞定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力气大扔的远,就算要训练也不用怎么费,直接扔木头的仿制品就行了,比起要用真枪子喂出来的步枪射击技术,手榴实在是三流军队的最佳近战武器。[
在后世抗战当中,在中国军队手中手榴的作用远比那些大炮,中正式步枪啊,汉阳造,轻重机枪之类的大多了。
基于手榴这种人见人爱的武器,陈敬云也是第一时间就让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