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三兄弟载誉回京后,给二公子与三公子上门提亲的官媒都要把吴家的门槛踩断了。
吴衡便把两个弟弟的亲事交给悦然这个长嫂。
为了日后家宅安宁,悦然不得不打起精神认真应对,先挑选了几个性情温和品性不错的人选,再跟荣华郡主打听了这几家闺秀的详细情况,最后把各人的品性家世逐一记录下来,让那二人自行挑选喜欢的。
省得他们夫妻将来过的不好,再把错处都算在她头上,埋怨她这个大嫂乱点鸳鸯谱。
吴家两位公子成亲不久,吴衡的调令就下来了。
得知悦然会跟着大儿子一起赴任,吴老夫人心里一喜,想着这回她就能拿回府里的中馈权了,可没等她开口呢,大儿媳就把中馈交给了新进门老二媳妇。
她被气得够呛,当即就叫来了儿媳妇。
她惹不起大儿媳,就不信还压制不住一个刚进门的新媳妇了?
悦然听人禀报了也没去管,顾自看着徐嬷嬷与丫鬟们收拾箱笼,甘州地处偏僻,干燥少雨,贫穷落后,这一去还不知多久才能回来,还是尽量多带一些东西。
掌家权已经交出去了,至于老二媳妇能不能接住,就是她自己的事了,悦然才不会瞎掺和呢。
最后还是吴衡发话:“家里以后就由老二媳妇掌管,母亲年纪大了,该以保养身体为重,就不必为这些琐事费神了。”
老太婆这才消停。
就在悦然跟着吴衡离京之际,弟弟周大宝带着一家人来投奔她这个大姐了。
悦然这下就更不想跟着吴衡一起去赴任了。
她本就不想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吃沙子,更没说还要带着八岁的安哥儿一起去吃沙子了,但吴衡说安哥儿有习武的天分,他要带在身边好好教导,把儿子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安哥儿也确实展现出了某些武学方面的天赋。
他虽然对这个父亲喜欢不起来,却喜欢看他打拳练剑,自己也会一招一式跟着比划,且模仿的有模有样。
吴衡见他热衷武学,天赋不俗,就教他从基本功练起,安哥儿别扭了两天就跟着父亲认真学了起来。
学武可不轻松,但孩子却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且进步很快,吴衡欣喜不已,觉得吴家后继有人了,好好培养一下,儿子的成就肯定在他之上。
这下,他教的就更卖力了。
悦然虽然心疼,但也不忍打击安哥儿对武学的热情,只能全力支持,私下又给他吃了强健身骨的丹药,让儿子学起武来事半功倍。
现在安哥儿正学得起劲,要是中断肯定很失落。
悦然作为后世人,自然清楚孩子最好还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且父亲这一角色对男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上一世,孩子才会形成那种偏激暴戾的性情,很大的一个诱因就是缺失父亲的关爱。
故此,为了安哥儿有个健全的人格,悦然才会选择跟吴衡一起上任。
否则,她铁定不肯离开繁华的京城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吃沙子。
得知娘家人这趟是卖了田地房屋来投奔她的,悦然就把一家人安置到了自己的那个小庄子上。
跟娘家人短暂的相聚后,她就匆匆忙忙地带着儿子随吴衡离开赴任去了,临走还把周大宝这个大弟带在了身边,打算让他出来历练一番。
在悦然眼里,这个大弟这些年虽然成长了一些,但还很稚嫩,想要撑起整个周家还需要多加磨炼。
毕竟,周家不再是以前那个简单的农户之家了,但想要实现真正的跨越阶层,还要他们自己立得起来才行。
周家父母还舍不得大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却不敢违抗身为官夫人的大闺女。
几年没见,这个大闺女给他们的感觉很是陌生,她身上的那股气势简直太吓人了,两人哪敢说半个“不”字。
能跟在大姐身边,周大宝显得很兴奋,悦然一提,他就喜不自胜地满口答应下来。
……
十二年后,已经身经百战的吴淮安成为一方主将,令塞外的胡人闻风丧胆,草原上的部落纷纷迁徙到更远的地方,才得以苟延残喘。
吴淮安,也就是安哥儿,凭着一己之力,硬生生地把本国的版图朝外扩张了数百里,为朝廷立下了莫大的功勋。
新帝才成为本朝第一个开疆扩土的皇帝,看到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后,当即就兴奋的手舞足蹈,一会让大臣拟旨赶紧把这个好消息昭告天下,与民同乐,一会又要去京郊的皇陵焚香祭祀。
皇帝高兴的昏了头。
底下的臣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各个喜气洋洋,朝会上一个劲奉承新帝如何英明神武,如何知人善用……好听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而作为最大功臣的吴淮安,在班师回朝后,就被封为了定西侯,享一等侯爵,还赏赐了一座府邸,与两个皇庄。
作为安哥儿母亲的悦然,高兴归高兴,却不胜其苦,都被各家夫人太太的热情吓得不敢出门了。
只是她不出去,却依然阻止不了人家上门推销自家闺女,还有络绎不绝的媒婆。
没错,因为一直在边关打仗,周淮安的婚事被耽搁了下来,如今功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