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木继续去开疆拓土,屋后的那几座山,也许有什么宝贝呢?村子里的刘明大哥说了小院屋后的山上也有竹林的。
又是行程满满的一天。
等苏木回来的时候,看到一辆马车停留在院子里,一个身材匀称的中年人正从马车里往外搬东西。
看到苏木,他点了点头,继续搬东西。
“丫头,回来啦?”一个和蔼可亲的声音从厨房旁边的树下传来。
树下放置了两把竹椅、一张桌子。一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桌子上放着一套精美的茶具,一只茶壶三只茶杯,放在一个圆形的托盘上,桌子旁边的地上,陶炉里点着柴火,陶炉上的陶壶里水刚烧开,砰砰砰地正冒着热气。
正是苏木晚上睡觉时用来烧炭的那只陶炉,前晚炭火熄灭了苏木也没有被冷醒,于是她觉得晚上不用烧炭了,就把陶炉又拿回了厨房里。
老人家一身青色长衫,外披一件灰色狐毛大氅,胡子花白,看起来清清瘦瘦的。脸上带着浅笑,一下子拉近了苏木的距离。
苏木快步走到树木底下,将背上的竹筐放下,靠墙边放好,然后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将自己的双手冲洗干净,这才走到桌边向老人行了一个晚辈的礼。“苏爷爷,您好!”
“呵呵,不错。请坐。”苏爷爷抚了一下胡子,眼里带着赞赏,苏木也不知道这个不错是指什么,只得挨着桌子坐在另一张竹椅上,没敢坐满,只坐了三分之一位置。
“小屋简陋,在这里住得可习惯?”
“习惯的,这里很清净,是个难得的好住所。”苏木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对这里荒凉的评价。
苏爷爷但笑不语,伸手示意苏木泡茶。
苏木赶紧拿起陶壶,往茶壶里倒满水,然后把泡好的茶水斟到三只杯子里面。
“这是从山上回来?”苏爷爷看到竹筐里铺着厚厚的松针,松针上躺着几颗冬笋,还有一个草编的篮子里,装着一大捧板栗。
“是,今天到后山上逛了逛,不知道您回来了,所以这才回晚了。”苏木有些不好意思。
“无妨,无妨,我们也刚回到不久。”
“您……不问我……从哪里来?”苏木有些忐忑,她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来到这里的,是灵魂过来,还是身体和灵魂一起过来的。
“问不问,有什么打紧,缘起时相遇,缘灭时相离,人生不都这样吗?哈哈哈。”苏爷爷拿起一杯茶,笑眯眯地慢慢品尝。
“缘起时相遇,缘灭时相离。”苏木喃喃自语,所以自己是与这个世界有缘吗?或者是与这个世界的谁有缘?
“板儿,过来歇息一会,喝杯茶。”看着中年人搬完东西了,苏爷爷招呼他过来。
“大伯,别叫我小名了,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中年人一脸的无奈神色。原来这是苏爷爷的侄子。
苏木连忙起身,从厨房里另搬了一张椅子。
刚把椅子放下,就听到小院外边有人说话,“苏老头啊!你可回来了,这一去就是几个月,好久没和你喝酒啦!”刘青山爷爷的嗓门洪亮,还没走进小院,声音就传了进来。
苏木打开院门,“刘爷爷好啊!”
“木丫头啊,这是我今天打到的野鸡和野兔,今晚你可得多做几个好菜,我跟你苏爷爷要多喝几杯!”刘青山爷爷手里提着已经处理好的野鸡和野兔,还有一个大概两斤装的酒瓶,交给苏木。
三人坐在小院树下喝茶聊天,苏木在厨房里准备晚餐。
问清楚三人口味,得知苏爷爷不吃辣,苏木就开始做晚饭了。
苏木心里很快在心里根据现有的菜色定好了食谱,决定煮栗子野鸡汤、蒜香兔肉、莴笋炒腊肉、胡萝卜炒鸡蛋、清炒油麦菜、油盐炒花生。
野鸡和野兔已经处理好了皮毛和内脏,苏木把它们剁成小块备用。接着处理栗子、莴笋、腊肉……
内心有食谱,做起饭来自然游刃有余,大约一个半小时,所有菜肴就都做好了。
栗子野鸡汤用陶炉小火炖着,蒜香兔肉也被她从仓库里拿出了的小炭炉燃上木炭加热着。
苏木和苏爷爷的侄子板儿叔叔,把大厅里的四方桌抬出来摆放到院子里,又把四张木椅子拿出来摆放好。
然后把各色菜肴端上了桌子,苏木先给每人盛了一碗热汤出来摆放到座位上。
苏爷爷的左手边坐着刘爷爷,右手边坐着板儿叔叔,对面坐着苏木。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苏木像个陀螺似的,一会给人盛汤,一会给人添饭,一会给鸡汤加点柴火,一会用铲子翻动一下兔肉,免得烧糊了……
直看得苏爷爷和刘爷爷赞叹不已,一直叫她坐下来安心把饭吃完。
苏爷爷和刘爷爷讲这半年来的事情,讲天气的变化,讲下了多少场大雪,讲量城的新鲜事情,讲回来一路上马车走了多少天,讲路上发生的一些有趣事……
苏木听得很认真,感觉她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些认识。
刘爷爷喝醉了,两斤的酒,他自己一高兴,喝了大半。
苏爷爷叫板儿叔叔用马车载他回家,然后嘱咐了板儿叔叔在刘爷爷家借住一晚,叮嘱了苏木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