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苏木准备的炭足够,卧室里面的陶炉里一直燃烧着木炭,即使外面温度骤然降低,屋里还是保持着温暖。
苏木担心水缸里的水结冰,撑破了水缸,就把水舀到木桶里,拿到卧室里放在门口旁边。
只有在通往厨房的时候会被冷得直哆嗦,大雪飘进了回廊里,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有一次苏木差点被冰滑倒。
后来苏木准备了一些能随时加热的面包和馅饼,切了些肉,还拿了萝卜、大白菜、番薯和土豆,再把小锅和大陶壶一起拿进卧室里。
饿了就吃面包和馅饼,兴致起来的时候还做了一回简易版的火锅,虽然只有肉片、萝卜和大白菜,和简单的调料,但她也吃得心满意足。
偶尔烤几个番薯和土豆,渴了还能喝热水,或者再煮一壶生姜红枣茶。
虽然没有香喷喷的热饭热菜,但苏木却觉得非常惬意。
从来到这里,一直忙忙碌碌,现如今终于可以停下来了。
大雪整整下了三天,厚厚的积雪,压断了无数树林里干枯的树枝。
同时被压断的,还有村里通往洪桥镇的木桥。
刘家村里有一条宽六米的河,河水环绕,弯弯曲曲,常年浇灌着村子里的土地。
通往洪桥镇的村口,有一座年份久远的木桥,人们把它称作通镇桥,桥大约两米宽,八米长,可供驴车牛车马车通行。
村里的人每次去洪桥镇,都要经过通镇桥。
村子里年纪比较大的爷爷奶奶们都说,这桥比他们的年纪还大呢!
没想到如今被这三天的大雪给压断了!
桥断了怎么办?
总不能不出村子呀!
所以修桥是一定要的。
苏木是雪停后第二天才知道通镇桥断了的事情,当时她在用力打扫院子里的雪。
屋顶上的雪已经用铁铲捅了下来。
厚厚的一层雪,差点又把她好不容易修补好的屋顶压坏,必须赶快把雪捅下来。
厚厚的雪从瓦片之上滑下来,摔落在小院里,苏木正拿着大铲铲雪,想要在院里开出一条通往小院门口的道路。
刘青安大叔家的刘大娘揣着一颗大白菜叩响了小院的门。
“桥上那雪堆得老高了,我家青安正准备拿铲子去把雪推到河里,谁知道刚走过去,竟亲眼看着它塌了!”刘大娘说起来这事还有点后怕。
“这是菩萨保佑着青安大叔呢!要是铲雪的时候塌,那可不得了了!”苏木拍了拍胸脯,也一阵害怕。
不是说她迷信,她都从现代穿越来到这里了,还能不信什么呢!
“是啊,我也是这样说的呢!真是菩萨保佑!”刘大娘好像找到了知音,忙拉着苏木的手,继续说:“咱们村里男人们商量着,过几天等雪化了,还是要再新建一座桥,到时重活交给男人们做,轻的活计比如烧水做饭这些,我家离桥近,就在我家总揽了。到时你可得来帮帮忙啊!”
“好,到时我一定去。”村里的大事呢,大家都要帮忙的,苏木也不扭捏找理由,很干脆地就答应了。
“那行,我也不耽误你做事了,还要通知下一家人呢!这大白菜好吃的,我留给你了啊!我就先走了。”刘大娘完成了任务,又赶着回去了。
说起来,这也不仅仅是她家的事情,只因为是她家刘青安大叔发现桥塌了,就如此热心地东奔西走,担当起前期的组织工作。
这村里的人都很不错呢!
修桥之前要先把旧的桥全部拆掉。
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修桥了,毕竟桥已经很老了,即使用的是非常坚硬的木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车走人行,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重新建造一座桥是一个大工程,然而这难不倒团结同心的刘家村人们。
建桥的这一天上午,太阳刚刚升起,村长刘齐贤带领全村人们进行了建桥祭祀。
祭祀的地点就在桥头不远的地方,避开了大树。
大娘大婶们将香、烛、茶、酒、整只鸡、水果、茶杯、酒杯、香炉等物品按照顺序排列整齐,摆放在祭台上。
村里的年轻男子们在祭台前方设置了一沓黄纸。先点燃香火和蜡烛,向四方神灵行礼,以表敬意,然后,将香火和蜡烛插入香炉中,再次向神灵行礼,退下。
接着刘齐贤村长??将茶和酒分别倒入茶杯酒杯中,三杯茶,五杯酒。他双手举杯向神灵敬酒,同时默念祈福语,祈求神灵保佑建桥顺利、平安吉祥。
大爷大叔们将那一沓黄纸点燃。火光照耀着他们严肃的面孔,直到纸钱完全烧尽,祈求的心愿就能传达给神灵。
最后村长把茶和酒洒向土地,寓意着祭祀的礼仪就顺利完成了。
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娘大婶们手脚麻利地清理现场,将祭祀物品收拾整齐,并且虔诚地向神灵表示感谢,感谢祂保佑建桥顺顺利利。
选挑木材,是建造木桥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各家都把自家适合建桥的木料都提供了出来,全都是生长年久、质地坚韧的树木。
村里木工最好的李森大叔担任起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在李森大叔的指导下,其他擅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