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煮好晚饭,旁边的双耳大锅里的水也热了。
晚上睡觉前,苏木把水舀进房间的木盆里,然后从木箱里拿出一块布巾当毛巾,浸湿之后扭干,擦洗脸,身子,双臂,大腿,然后坐在小凳子上泡脚,泡掉了一天的疲惫感。
虽然很想泡个热水澡,但是没有找到浴桶。
也许可以拜托村里的李森大叔帮忙做一个浴桶,听说他的木工活是整个村里最好的,有时他还会接一些单子,给人做木桶、木架子、木床、木筐之类的活。
泡好脚之后,苏木把水倒掉,然后马上飞回到床上盖着被子。夜晚比白天冷了许多,冷意好像能侵入到骨子里一样。
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刚泡好的脚还有些暖意,只不过身上还是好冷啊!
苏木想着,要不要把陶炉拿进来烧木柴取暖,又担心房屋不够透气,一氧化碳中毒。
要是有碳就好了,古时候房屋里点着碳也能取暖。或者砌个东北大炕,要多暖和有多暖和。实在不行弄个西方的壁炉也是可以的。
还是好怀念现代家里的暖气啊!
这么一想,更冷得睡不着了。
她犹豫了一下,打开木箱子,拿了一床被子出来铺在床上。
再睡的时候把自己裹得像条粽子一样,果然暖和了很多,一觉睡到天亮。
吃完早饭后,苏木看着阳光正好,适合晾晒被子。
她从杂物房里拿出十几根竹竿,每三根用布条绑成一个三角支架,弄了三个支架分开摆在院子里,行成一个三角形,再把几根长竹竿架在上面。
她把卧室里的几床被子拿出来,摊放在竹竿上,先用竹鞭拍打一遍,在阳光照耀下,被子里面的棉花就变得蓬松了,盖起来会更暖和。
晒被子的时候,苏木也拖了把椅子把自己放在太阳底下晒,昏昏欲睡的脑子里闪过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念头——烧木炭。
晚上睡觉越来越冷了,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之后,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更大程度地降温,更不知道这场寒冷会持续多久。
要是再下一场大雪,还能受得住吗?
木炭比木柴耐烧,而且热量值更高,比较适合放在室内取暖。
如果不在卧室里烧木炭取暖,那就只能把床铺搬到厨房,用灶台烧火取暖了。
灶台有烟囱排烟出去,倒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只是要用的木柴也会很多。
也许可以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苏木也没有烧木炭的经验,以前倒是刷小视频的时候看到过。有博主分享自己野外求生的技能,制作木炭就是其中一项。
得想一下整个完整过程才行。
木炭的烧制方法有很多种,比较适合现在操作的是传统的土方法。将木材密密实实地堆放在一起,用土或草覆盖,然后点火烧制,控制通风和温度,直到木炭成熟。
烧制好的木炭也有优劣之分,一般木头的密度越高,做出来的木炭也会更耐烧。
这个苏木倒是知道,有些果树比如红枣树、苹果树、荔枝树、龙眼树就很适合,竹子也可以,只不过现在找不到那么多干的竹子。
想到这里,苏木就坐不住了,屁股离开椅子马上站起来。
小院的右边有一块很大的荒地,荒地里的杂草基本上都因为温度过低而死了。
苏木从柴房里抱了一捆果木到荒地上,整整齐齐地竖起来堆在一起。荒地上有些小木枝,也被她捡回来堆放在一起,形成一座小小的半米高的小山坡。外围再铺上厚厚一层容易燃烧的枯草与松针。
然后她从杂物房拿了一把铁铲,挖了许多泥土,用水桶提了一桶水过来,倒在泥土里搅拌混合成黏黏的泥巴。
把泥巴结结实实糊在小山坡上,上面要留一个碗大的口子。泥巴糊好之后,还要在小山坡底部捅出五六个透气口。
跟野外求生博主分享的视频很相像了,苏木站起来,围着小山坡看了一圈,确定没有问题,就开始点火。
火从顶部的口子蔓延下去,因为底部开了透气口,里面的杂草与松针也很快燃烧起来。
火越来越大,顶部的口子冒出红红的火焰,像火山喷发一样。
火红的亮光照在苏木的脸上,细细的刘海在额头上微微打卷儿,眼睛盯着红红的火焰,眼里透着一股坚毅。
大约烧了十几分钟,苏木用泥巴把顶部的口子封起来,再继续燃烧,直到看到透气口的木头也燃烧得差不多了,再用泥巴把透气口封住。
这时的烧炭过程已到了尾声。只要土堆里面一直保持着高温,让木头在里面碳化,明天就能敲掉泥土了。
折腾了一个上午,苏木的肚子传来咕噜噜的声音。
在严寒的天气里,需要热热的食物来填满胃口,给身体满满的能量。
苏木先煮了一小锅米饭。
在砧板上把腊肉切成小片,摘掉叶子的莴笋去皮、切片。
用炒菜的铲子挖一勺猪油放进热锅里,等猪油滋滋冒气的时候倒入腊肉,铲子快速翻炒,腊肉的香气激发出来后倒入莴笋,再继续翻炒,直到莴笋变软就可以盛出来了。
不用再放盐,腊肉的咸香已经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