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一看里面是一些碎银子和一封信。
大意就是虽然大家现在有粮食吃了,也能见到肉星了。
可是大家很久都没吃菜了。
所以朱庆余又凑了全村能凑到的银两让朱天浩看看能不能买点大萝卜,他们好腌了当菜吃。
看着手中那半捧碎银子,朱天浩知道祖先们此时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萝卜是他们认知里最便宜的蔬菜了。
朱天浩收下了银子,回信一封告诉他们明日就会给他们送过去。
这次朱天浩没有选择进城,而是直接去了堂伯家。
“大伯。”
“天浩,你咋来了,吃饭没,刚好做熟了一块吃点吧。”
“他大娘,快去炒个菜。”
朱天浩急忙阻止:“大娘不用了,早上吃的不多,喝完糊糊就行了。”
一见朱天浩来,堂伯和大娘肉眼可见的开心了起来,仿佛小院都被注入了一股生机。
天气冷,闻着玉米糊糊的香甜气,朱天浩没有拒绝。
直接坐了下来,一碗玉米糊糊下肚,整个人都热乎了起来。
“大伯,我这次来是想和你商量点事。”
“啥事你说吧?和大伯客气啥?”
朱天浩知道村里人有传统,过年腌咸菜,都是一瓮一瓮的腌。
一个是过年吃肉多为了解腻,一个是家里老人都节俭习惯了。
家里儿女不回来,几乎都是几根咸菜就对付了,顶多是在炒一盘菜。
这不大伯家早饭就是玉米糊糊,馒头加咸菜。
“我想买咱家的咸菜。”
大伯娘一听就急眼了:“就几根咸菜,还用你掏钱?你就是都拿走都行,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
朱天浩早就料到了二老的反应。
急忙解释。
“这不是我吃,我是要卖的,城里有些朋友就喜欢这家里的味道,我是要给他们邮寄过去。
而且大伯不瞒你说,这些还不够如果可以的话,大伯娘可以在多腌点,买些罐头瓶到时候泡上了我直接收,正好寄到了也就腌入味了,他们就都能吃了。”
“一瓶,我按二十块钱收,一样先来一百瓶。”
“一百瓶?这么多?”
朱天浩摆摆手:“不多不多,后续可能还会要呢。”
五千人吃这点真不多。
搞定大伯这边后,因为老是这样大卡车进进出出的,怕时间长了引人怀疑。
所以朱天浩干脆花了两万租了一个破旧厂房当仓库。
好在这里比较偏,不会引人注意。
做完这一切后朱天浩又去城里买了一车白菜、一车萝卜、还用自己的面包车拉了一车咸鸭蛋,都是冬天便于储存的菜。
大庆国,朱家村。
随着滚落一地的白菜,萝卜和各种各样的腌菜,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讨钱信。
突然荣升曾曾曾……祖父的朱庆余,看着满地物资突然升起了浓浓的隔辈亲感情,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宠溺:“这臭小子说什么了?”
朱庆年:“天浩说咱们有没有什么玉啊、花瓶啊、字画之类的哪怕是破旧的都没关系给他传递过去。”
朱庆余讶异之余有些心痛:“他要这些做什么?”
朱庆年:“他说,在他们那里,这些都是古董,可值钱了,他得拿这些去换钱给咱们买物资。”
朱庆余看着屋内的物资,心疼地叹了口气:“也为难这小子了,一个人养着咱们朱家村五千口人,压力不小啊!可是花瓶字画,咱们这普通农户怎么会有呢?”
朱庆丰转了转眼珠:“文玩字画没有,可是咱家有书啊!应该也行吧?”
朱庆余看向一旁的朱庆年:“二弟……”
如今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朱庆年也没矫情,忍痛拿出了一本《论语》。
收到《论语》的朱天浩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就跑到了石老板那里。
石老板当即爱不释手。
“这……这怎么可能,这本论语从材质和字体上看应该早已有千年之久,怎么会保存得如此完整?”
朱天浩轻咳一声:“家中老人保护得好。”
看石老板兴奋的样子,朱天浩就知道他会收下,所以也没问,直接等着石老板开口报价。
打过这么多次交道,石老板也知道朱天浩也是个爽快人,直接开口。
“曾有一本古籍医书珍品拍出了八百多万的天价,你这本论语虽是古物,保存也相对完整,但是因为不是名家真迹,也没有医书的珍奇用处,所以这本书我顶多给你这个数。”
石老板伸出了两根手指。
朱天浩来前做过功课,知道石老板说的都是真的,再说了就算能拍卖出高价,最后他们抽佣、运作背后也得出去不少钱。
可是这段时间朱天浩胃口被养大了,而且想到祖先的处境,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两百万可能远远不够。
便问了句:“石老板,不知铜板您还收不收?”
石老板眯起自己的双眼:“我就知道你身上还有好东西。老规矩。”
最后朱天浩用五十个五铢钱和一本论语,换了七百万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