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37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的古汉语:[⿱殺米]

第237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的古汉语:[⿱殺米](1 / 1)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今天说说“[殺米]”字。上下结构,上殺(杀字繁体)下米。

图片

该字绝大部分输入法无法显示,故下文用“??”代替。

“??”,音sa4,有两个意思,1碎米。2同[殺米],《未集上·米字部》 《海篇》与[殺米]同。

本文所写都是本字[殺米],因输入法无法显示,为行文方便、不影响浏览效果,下文皆作“??”。

??,四川方言音sá,同“杀”音。四川话词义:非主观意愿,物体因容器漏洞、倾斜或容纳不下等原因,溢出或漏到地上。网友阿西巴在11月8日文章留言“懑、扑、盆、sá出来都有说”,让我记起了这个说法,查询相关资料,故有了此文。

《说文·米部》: ??,桑割切。????, 散之也。从米,杀声。 (杀,古入声字,今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阳平音。)

《说文》??:私列切,????也。[????双声字。今俗语尙如此。言之敛曰??。言之侈曰??。皆单呼也。叠呼之曰????。] 说明????二字同义,今四川方言只遗存了??字的说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者复举字, ??者衍字。《左传正义》两引 《说文》: ‘??, 散之也。’ 可证。《左传·昭元年》曰: ‘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 释文曰: ‘上蔡字音素葛反, 《说文》作??。’ ……??本谓散米, 引申之凡放散皆曰??。字讹作蔡耳。亦省作杀。《齐民要术》凡云杀米者, 皆??米也。”

清·张慎仪《蜀方言》: “漏物及地曰??。”

民国十八年 《荣县志·礼俗》: “今谓散曰??。……??为散转声。”

民国二十一年 《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漏物及地曰??。”

今四川方言中,非主观意愿,物体因容器漏洞、倾斜、不小心碰倒或容纳不下等原因,溢出或漏到地上,口语中都说??sá。与11月8日文中的潽、湓、??等语境存在区别,上述几个字都用于液体。同时,也和人主动的动作sǎ(撒/洒)明显区别。

??sá字,既用于液体,也用于固体,但是一般而言,用于液体,溢出的量不多。用于固体,因为容器倾斜或容纳不下可能散落一部分,也可能因为袋子漏洞漏掉部分甚至全部漏完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按惯例结合实际生活中场景为大家举例说明。

1、你酒杯杯端好!酒都??sá了!这是酒席上常见的情形:大家一起举杯时,还要说点话。某人酒杯没端平,酒就朝外倒了一部分。

2、(同样是在酒席)莫掺了,再掺就??sá了!……哦豁,你看嘛!

3、没盖好盖子的装有液体(如酒、酱油、醋、油等)的瓶子不小心碰倒了,赶忙搊起来,还是倒了一部分,也叫??sá了。

4、(把米装进口袋的过程中,旁人看到米在漏)米口袋有洞洞,米都??sá了!

5、(某人背了一袋米在路上行走,口袋有小洞,一路漏起走,因洞小而浑不自知)路人看见了,大声提醒:你的米??sá了。

6、把豆子装坛子里,倒的速度太快了,满了装不下了,就??sá(到外面)了。

如今,“??sá”也慢慢很少听到说了。如口袋有小洞漏出来,就说“漏”了;容器倾斜而出,说“倒”了;溢出则被“潽”、“??”、“湓”等说法取代了。所以11月8日那篇文章,只有网友阿西巴 提到了用拼音表达的“sá”字,因为它本身又是个生僻字,不查词典,基本没几个人会写。所以,??sá也是个在逐渐消失的方言词汇。

最新小说: 直播:美女领导成媳妇!火爆全网 HP长公主勇闯霍格沃兹 炮灰全网黑?我农科院女专家不服 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 雪中:人在北凉,觉醒败家子系统 沧澜仙图 卖妻求荣?踹渣男嫁新帝荣宠后宫 穿成土肥圆反派,我靠美食赢麻了 港岛枭雄:从送东风快递开始 荒古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