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过去条件差大家难得吃肉,吃油大比较稀罕)
广汉话习惯把引申义说“油二”,以区别油大。另外广汉过去有句方言土话“吃油大,屙油二”的诙谐说法。
例句:你觉得你有好油二嘛?
6、甩实
有一种“理睬”,广汉话叫“甩实”【有睬实一说】,
例:你看他嘛,你喊他,他甩都不甩实你。
7、踢的广汉话表达
踢在四川方言发音tê2,和“铁”同音。西南官话成渝片也说挝zuá。
但广汉话还有个特别的说法“dou”(同陡音),查询可能是“斗”字,同属西南官话的柳州话有这个用法。
例:他一脚就把他儿子“斗”翻在地。
8、螯螯ngá ngā
螃蟹,成都话说“盘海”,广汉话说“螯螯ngá ngā”。螯字本义是螃蟹的钳子,不知如何演化,广汉话用于指示螃蟹了。这个情况,广汉周边的什邡、彭州也存在。
9、泥鳅叫(lái wēr)
泥鳅,成都话说“泥鳅儿qir”,广汉话说“来wer”〔广汉话同时也说泥鳅儿〕。
经网友考证,广汉话lái wēr这个说法来源于客家话。
“泥鳅”方言写法可能是“泥鮠ㄦ”(lái wēr)。
“泥”在客家话部分地区发音nai 或i,
“鳅鮠wéi”是一种形态特征和泥鳅很相似的小鱼。既然泥鳅(有须五对)和鳅鮠(有须四对)外貌相似,被混淆称为“泥鮠”也是顺理成章的,“泥鮠”儿化音后就成了náiwēr或láiwēr。
10、萝卜jer3
干萝卜条,四川话说“萝卜r1”,广汉话说“萝卜jer3”,大概是“萝卜结”的儿化音。
11、龙门ㄦ门 long2 r1 n2
院子的大门。
12、滴滴ㄦ儿〈di di èr er〉〈diá dia èr er〉
四川方言词典用的“丁丁儿”,实际是把北方的“丁丁”儿化了,意思是一致的。广汉话说“滴点ㄦ”〈音di dēr〉,也说“滴滴儿”〈diá dia er〉。“滴点ㄦ”的来源,个人推测是“点滴”的倒装词汇然后儿化了。点滴这个词本身就有零星微小的意思。
广汉话为了强调程度,会用两个“儿”,即“滴滴儿儿”〈di di èr er〉〈diá dia èr er〉→注意声调变化。
13、橘儿柑
广汉话柑橘称橘儿柑。
14、样范,广汉话发儿化音
广汉话:你咋这样范ㄦfer喃?这样范ㄦfer、那样范ㄦfer、啥样范ㄦfer等。
15、啵ㄦ啵ㄦ糖 bèrber糖
bèrber糖,扁形的棒棒糖,疑似啵ㄦ啵ㄦ糖。
啵ㄦ啵ㄦ糖,也就是慢慢和糖亲嘴,和齤[án]正好对应。啵ㄦ啵ㄦ糖四川人过齤[án]不过呡。
吃bèrber糖的动词,齤[án],四川话音同“犬”。还有一个表示吮吸、饮的字“??”,拼音[zu],四川话发音桔(ju2),也有方言音jio2。
“??”《广韵》子聿切《集韵》卽聿切,音卒。《玉篇》吮也。
16、半边 (广汉话发音变边)
四川话量词单位有个“半边”,广汉话也有发音“biàn变边”。比如半边鸡、半边馍馍、半边苹果、半边鸡蛋等。成都话好像也有这个变音。
“吃不吃馍馍?” “给我搣半边嘛!”
17、瓣ㄦ
量词“瓣”在四川话必须儿化,发“bér”音,广汉话也有发“èr”音的。主要用于本身是由小瓣组成的柑橘类水果、大蒜头等。
“吃不吃橘儿柑?”“给我搣几èr嘛!”
18别
广汉话除了正常发音,另外有个音说pie2,广汉方言介母经常失韵,也说pê2。常见于以下义项:
1“门别别”:即门闩。也说闩上门的动作,把门别pê夺〈倒,广汉话说夺〉。
2“别针”:把别pê针别pê起〈上〉。
19人家的家,音??iā,广汉话同四川话“嗲”的音。
指示代词,根据不同的场景指示对象不同,指不在场的他人,在场的第3人等,有时也用于说话的人指代自己。
例句:
1这东西是人家??iā的。
2娃娃又没有爪子,你骂人家??iā爪子喃?
3(场景:小孩大人跟前哭着说)人家??iā又没有爪子呢,你来就打人家??iā。
20、蝌蚪,广汉叫秧妈姑儿(姑儿念儿化音gur)
21、 擤鼻子的擤
鼻子,为四川方言,这里指鼻涕。擤鼻子的擤,广汉话主流发音同普通话,但是没有后鼻音,为:x。
但是广汉话还有一个常见发音,hong(同哄人的哄),擤hong鼻子。
查各地方言发音,吴语区常见这个发音,见上图。广汉话擤hong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