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结识的线人,秘密探查到,这次的刺杀并非司马懿所为,而是曹丕手下一位心腹大臣暗中策划。那名大臣因不满曹丕对韩云飞的礼遇,认为他是蜀汉的潜在威胁,于是自作主张派遣刺客行刺,企图清除异己。
韩云飞深感魏国内部的纷争比自己想象得更加复杂,但他没有选择将此事公开。相反,他决定将此作为自己的筹码,与曹丕私下交易。
他与林霜儿趁着夜色悄然离开宅邸,秘密见到了曹丕。韩云飞直接对曹丕道明了刺杀的真相,并表示自己并无背叛蜀汉的意图,只希望在这场权谋中保全性命。
曹丕听后,脸色微变,显然对手下的背叛感到愤怒。他迅速下令将那名大臣处置,并向韩云飞表示歉意。
“韩先生,魏国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清局势。此次事件,你做得极为隐忍。”曹丕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与试探,“你有何想法?”
韩云飞淡然回应:“魏王,韩某只想保全自己和家人。局势如何发展,韩某并不想韩云飞淡然回应:“魏王,韩某只想保全自己和家人。局势如何发展,韩某并不想深陷其中。但魏国内部的复杂局面,显然已经对我造成了威胁。若魏王信得过我,韩某愿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助魏王化解当前的内忧外患。”
曹丕注视着韩云飞,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意识到,韩云飞虽然身处蜀汉阵营,但并非鲁莽之人,他拥有冷静而超然的眼光,善于从复杂局势中找到生机。
“韩先生,你的智慧我从未怀疑。魏国当前局势确实不容忽视,若你有良策,本王愿洗耳恭听。”曹丕语气平和,显然有意与韩云飞拉近关系,进一步试探他是否能为己所用。
韩云飞深知,魏国的局势表面看似稳固,但实际内部矛盾重重。曹丕虽然刚刚继位,但他不仅要应对外部的蜀汉与东吴威胁,还要平衡国内的权力斗争,尤其是司马懿等人的逐步崛起,暗中对曹丕形成潜在威胁。
韩云飞略作沉思,随即开口道:“魏王,内外兼修方能长治久安。当前,魏国的外部局势并非最急迫的威胁,反而是内部潜藏的动荡。臣建议魏王,首先应清理内部,确保统治稳固,再图外扩。”
曹丕微微一愣,问道:“内部?你是说司马懿?”
韩云飞并未直接点名,而是巧妙地回应道:“司马懿将军功勋卓著,但其个人能力强大,容易引发其他大臣的嫉妒和不满。魏王不必立刻与其交恶,反而可以通过巧妙的安排,分散其权力,拉拢更多的忠诚臣子。这样既不会直接激化矛盾,也能逐渐削弱其影响力。”
曹丕思索良久,显然对韩云飞的计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虽然心怀戒备,但也知道当前局势复杂,贸然动司马懿恐怕不妥。韩云飞的提议,正是他一直苦思未得的对策。
“韩先生,果然有高见。”曹丕满意地点头,“你说得对,稳固内部是第一步。既然如此,我会采纳你的建议,徐徐图之。”
韩云飞心中松了口气。他并没有直接站队,而是选择了最为保险的路线,既给曹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又避免卷入曹丕与司马懿的正面冲突。此时此刻,活命才是他的第一要务。
与曹丕的几次谈话后,韩云飞逐渐取得了曹丕的信任,暂时解除了身处魏国的紧张局面。然而,他知道,自己与林霜儿迟早得离开魏国,回归蜀汉。继续留在魏国,只会让他卷入更多的权谋漩涡,甚至有可能再一次陷入无法自保的境地。
他开始秘密策划离开的计划。
一日深夜,韩云飞趁着夜色悄然与林霜儿密谈。两人商量着如何逃出魏国,回到蜀汉。
“霜儿,我们必须抓住机会。”韩云飞低声说道,“曹丕虽然信任我一时,但随着魏国内部权力的博弈加剧,我们迟早会陷入更大的危险。我们不能再等了。”
林霜儿点头:“但我们现在在洛阳,戒备森严。要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
韩云飞思索片刻,冷静分析道:“司马懿一直在暗中观察我的动向,他对曹丕的信任不可能彻底。我会设法通过司马懿引出一个局面,让我们可以借势逃走。”
韩云飞早已看透了司马懿对曹丕的不满,他决定利用这一点,制造一个假象,让司马懿认为他正在逐步掌握曹丕的信任,从而引发司马懿的警觉。与此同时,他秘密安排了一条逃生的路线,联系蜀汉的潜伏人员,准备在关键时刻逃出洛阳。
几天后,一次看似普通的晚宴上,韩云飞巧妙地让司马懿注意到自己与曹丕之间的“亲密关系”,并故意在言语中透露出他对魏国局势的“关心”,这一切都被司马懿看在眼里。
果然,司马懿开始对韩云飞产生怀疑,暗中派人监视他的行动。韩云飞故意留下一些假线索,让司马懿误以为自己已成为曹丕的心腹,从而进一步挑动他们之间的暗斗。
就在司马懿的疑虑逐渐加深时,韩云飞与林霜儿的逃生计划悄然展开。
深夜时分,韩云飞与林霜儿趁着司马懿派人监视自己时,突然发动了行动。他们借助一名蜀汉潜伏人员的帮助,悄然离开了他们在洛阳的住处,并迅速向城外逃去。
洛阳城外的护城河边,韩云飞与林霜儿踩着湿滑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