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来到上京。
帝王一直未曾召见。
帝师吴和看出帝王不想见他的心思。
如果他还年轻,当晚便夜叩宫门,求见那高高在上的帝王。
他亲手教出的徒儿。
他老了,安逸了多年,对这诡诈风云的上京不再了解。
而此刻他也想不通自己最引以为傲弟子,为何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
帝王早看出他的老师老了。
从当年同意他辞官回乡他就已经放弃了这个老师的才学。
皇帝也会老,如同他的父皇。
第二日,上朝。
帝师身着朝服,于殿前重臣前。
天子珠帘龙袍,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
面上看不出情绪。
年迈的老师站在朝堂上,帝王没有一丝惊讶,甚至是平静的毫无反应,他像是早已知晓他的到来。
没有亲呼疑问,只是一言不发。
帝师的朝服微微浮动。
似要跪下又未曾跪下。
他为何而来,众人不清楚具体要谏言的事。
毕竟出了太多事情了。
帝王在等着。
手指不经意的叩动龙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藏杀意。
他还是开口了。
“草民吴和有事要鉴。”
倏然跪下的脆响在异常安静的朝堂格外的清晰。
帝王缓缓开口。
“帝师年迈,本该于江南安享晚年,今日有何事要鉴,什么是这般重要。”
“让老师不辞辛劳于江南赶来。”
声音不算大,甚至没有一丝情绪,只是缓急轻重的变换,听着压抑凝重。
“草民听闻太子在幽都没了消息,边关败了,事态紧急从江南赶来。”
下一句确实说的没头没尾。
年迈的迟钝带着担忧说出那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
帝王有几分兴致,他猜到帝师要来劝诫自己。
但没有想到他看出自己要挂帅出征的意志。
这天下不能是武将的天下,除非他是帅。
他是天下将士的统帅,此朝最大的功臣。
他本没有打算走到这一步。
楚啸替他选了。
杀死宇文阙和无极的时机错过了。
帝王敲打着议事台,等着他的老师。
帝师迎着众人不解的目光,在帝王俯视的凝望下继续道。
“太子汉荇没有消息,幽都水患不知情形,边关事在危极,国师还在病时。”
“眼下需要的是一个将领,是粮是钱,重新开辟粮道。”
“都需要陛下的英明决断。”
帝王没有说话,这一场局已经到了这一幕。
天子守国门。
他只是平静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说出那一句。
“朕要的是大和一统,天下归一。”
朝臣跪拜,威严又讽刺的说出那一句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下若没有将领,那朕就是天下的将领。”
帝师在想说什么,一瞬就被帝王堵住。
帝师监国等太子归。
一句话在朝臣没有反应过来时,宣布退朝,定下了一切。
这次宫门外跪满了朝臣。
求的是天子回心转意。
朝臣一跪再跪,有时尔虞我诈,有时铲除异己,这一刻他们像是要发挥真正的作用。
忠君谏言,只是所有朝臣都站在帝王的对立面。
谏君忠言。
晟隆帝景合一人站在他的高台,他不允许有人上来,又无法控制的有些孤独。
他的儿子还下落不明,如今的局势风云变幻。
暗卫上前来,汇报消息。
幽都乱了,太子没有找到。
晟隆帝的眼色一暗,摩挲着扳子,他平静的不像常人,可就是给人一种压抑非常的难言。
他只能冷静的掌权分析下命令,哭,他是不被允许的,他是帝王,是领袖。
背过身转头,他下达了命令。
去查 幽都周府,还有边关的少年是谁。
边关的粮道他早已命人开辟,正是独孤家,作为皇商又有一位在朝堂任职的嫡子。
消息每5日传来上京一次 ,不日粮食可以送往边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