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国舅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恶行累累。
甚至试图侵犯自己的领域。
秦沧澜心中燃起熊熊怒火。
此人竟以为自己会对他网开一面。
实则不然。
胆敢挑衅,便要准备好承受相应的代价。
至于荣王那边。
只需略施小计,制造一个意外。
令他不慎弄个骨折。
这样便能确保他几天之内都下不了床,行动受限。
如此一来。
那位素来以护短著称的荣王妃定然按捺不住。
急匆匆地进宫去闹腾,要求严惩“凶手”。
届时,再巧妙安排慕容玉羽。
让她带着刻意营造的伤痕,泪眼婆娑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一番哭诉之下。
便是铁石心肠之人也难免动容。
就不信面对此情此景。
皇帝能不痛下决心,借机清理门户。
惩治一批包藏祸心的朝臣。
至于宁王,他的情况则更为微妙。
宁王、荣王与摄政王三人。
如今是皇帝眼中仅剩的几根“刺”。
皇帝对这几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多有猜疑,夜不能寐。
生怕他们之中有人会趁势而起。
威胁到自己的龙椅。
摄政王背后有太后的强有力支持。
加之他本人又深得军心。
长年在外领兵作战,威望甚高。
这让皇帝即便心存不满,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下手除去这个隐患。
只能表面上维持着君臣和睦。
私下里却是如鲠在喉,日夜提防。
而宁王,身为皇长子。
其母原为皇贵妃,位高权重。
只可惜后来因家族涉入皇权斗争。
一朝失势,被打入冷宫,从此与世隔绝。
失去了母族这棵大树的庇护。
宁王在宫中显得尤为孤立无援。
加之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主动将自己掌握的兵权上交,以示忠心。
这样一来,皇帝在舆论与道德的双重考量下。
若再对他下手,恐会落得一个苛待兄长的恶名。
不利于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故而只好暂且放过。
至于荣王。
他本就是由一位不起眼的宫女所生,地位本就边缘。
加之他本人性情放荡不羁。
整日沉迷于酒池肉林。
毫无进取之心,对于朝政更是漠不关心。
对于这样一个对自己构不成实质威胁。
甚至可以说有些自甘堕落的弟弟。
皇帝可谓是放心至极。
认为即便不去刻意打压,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仅仅针对荣王下手。
秦沧澜深感力度略显单薄。
假使数位亲王接连遭遇不测。
即便皇帝意图封锁消息、压制事态。
恐怕亦难以无力回天。
终究需要有人为此担责。
几位失职之臣的免职恐在所难免。
朝堂之上。
三品以上的高官,除去寥寥几位历经两朝、先帝时代便已赫赫有名的元老重臣。
其余大多为皇帝一手提拔的心腹。
这些人于朝政贡献寥寥,整日只知阿谀奉承。
南宫宴冥对此早有不满。
胸中积郁已久的愤懑正寻找一个突破口。
欲借此良机,一举铲除这些尸位素餐之辈。
“寻觅一批死士,行动务必利落隐蔽,不留痕迹。&34;
与荣王截然不同。
宁王驰骋沙场时,宁王已是一军统帅。
而他南宫宴冥尚在母胎之中。
宁王智勇双全,并不容易被欺瞒。
此番计谋,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行迹。
“我们还需巧妙设计,将所有矛头指向皇帝,让其百口莫辩。&34;
“谨遵吩咐。&34;
回应简洁而坚定。
有了周密的计划,秦沧澜心中的重负略微减轻。
然而此次南宫宴冥出手之狠,实乃空前。
几乎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予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且毫不留情。
说到底,皇帝落到如此境地。
也算咎由自取。
南宫宴冥本无篡权夺位之心。
若非皇帝多疑,畏惧他的威望与能力。
凭借先帝与太后对他的宠信。
加之他自身的赫赫战功。
那至尊之位岂非唾手可得?
但皇帝却选择了一条最愚蠢的路。
设局陷害,将昔日风光无限的南宫宴冥推向了今日的潦倒困顿。
而今,南宫宴冥未直接取皇帝性命。
已是手下留情,仁至义尽了。
谈完紧要的事情。
日头已经悄然爬至中天。
阳光斑驳地洒在古色古香的厅堂内。
南宫宴冥见时已至午,便热情地挽留秦沧澜共进午餐。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即将上桌的香气。
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