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书院 > 游戏竞技 > 末日崛起 > 第2376章 玲珑大运河(下)

第2376章 玲珑大运河(下)(1 / 5)

即使以地球科技的发达,水运依然是不可忽略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载货量大。

在见识了龙舟、巨舟这种大型船只后,刘危安的脑海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开凿运河,联通第三荒的水路,第三荒内没有大河流域是不对的,只是比较单一和无法串联,他以前忽略了航运的用处。下意识认为这个世界有空间装备这种东西,运输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

一个人的物资和一百万人的物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光棍搬家,一个背包一个桶就搞定了,一对夫妻搬家,可能需要一辆三轮车,而一个三口之家搬家,一辆三轮车都装不下,人一多,需要的各项生活物资是呈几何倍速递增的,空间装备根本满足不了第三荒的运输需求。

所以他决定开凿运河。虎跃山中途下船,带着他的命令走陆路提前赶回了玲珑城,当刘危安等人进入《玲珑城的时候,运河的项目已经启动。

一道惊天刀芒照耀白昼,宛如烈日横空,光芒刺目,女神捕眼神一凛,却发现刀光不是对着他们的放下,而是朝着一座山岳落下。

“难道山上有敌人?”

女神捕的疑惑刚刚升起,山峰已经被削平了,刀光闪耀,数十道刀光重重劈在山岳上,一座百米高的山峰被切成了数千块,刀客收刀,一群膀大腰圆的奴隶冲上去,一人扛起一方巨石朝外面飞奔。

从巨石的体积来看,一块的重量应该在38004500斤之间,但是奴隶奔走如飞,一点都不吃力,他们把石块送到统一的地方加工成一块块需要的尺寸,然后在搬到河堤,掘开的河道密密麻麻都是工人。

有人挖掘河道,有人修建河堤,有人测绘线路,有人伐木……工人各自忙碌,干的热火朝天,监工几乎不需要监督,更多的是做协调工作。

才两天的时间,已经开凿了五公里的河道,这是因为开始,后面的进度只会越来越快。河道的跨度根据地形而来,最快的的地方,超过300米最窄的地方,必须达到100米,遇上开山,白金级别的高手,放在中原,都是受人尊敬的顶级大佬,在这里成为了开山力士。

“这些……都是奴隶?”女神捕也算见多识广的人了,可是,数千个身材粗壮,一看就知道是营养过剩的壮汉,你跟我说这些是奴隶?大家族的家丁也不可能吃的这么好吧?

“边荒条件简陋,也就野生动物多点,大家都能吃到一点肉。”刘危安笑着道。

野生动物?不就是魔兽吗?魔兽如果知道在刘危安的口中如此卑微,不知道心中做何敢想。

一点肉能长这么多肌肉?女神捕是不相信的,她虽然不喜欢吃魔兽肉,但是并不表示她没有吃过。

《魔兽世界没有科技技术,没有挖掘机,没有打桩机,没有搅拌机……不过,这都不是事,《魔兽世界有高手,有大力士,有土系能力者……刀客和剑客沿着画好的线,把大地切割成一块一块,奴隶负责把泥土搬运到指点的地点。

彼此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是配合默契。

挖掘的工作其实是很快的,最耗时间的还是对河堤的巩固。河道不可能选择高山高原,必须是低洼低谷,水往低处流,这是重力绝点的。

低洼的特点是淤泥多,没有山石固定,当河水经过时候,河堤必然坍塌,一点点向外扩大,淤泥混入何种,河床将会被一点一点抬高,时间一长,运河就会失去效果。所以,河堤的加固是开凿运河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必须岩石加固,沿途的山不少,但是适合作为河堤加固的石料不多,这就需要从远处运过来,多出了巨大的工作量。

女神捕跟着刘危安一路前进,一路上,都是开凿运河的人,总体的线路规划好了之后,为了加快进度,路线分割成一段一段,从各个阶段同时开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

女神捕开始还兴致勃勃,和刘危安讨论着各种问题,很快,她就沉默了,白金高手在中原是稀罕资源,可是在边荒,怎么变成了大路货,随处可见,白金级境界的高手和奴隶一起干活,在河道之中切石搬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才几年没有来边荒,为什么第三荒的变化如此之大,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毫不为过。她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刘危安与郑家谈判时候的自信了,还有,他索要郑家四艘巨舟,郑家愣是不敢不给。

郑家毕竟是走八方的,消息比她灵通。

《坤木城。

看见这座拔地而起的巨城,女神捕情不自禁停下了脚步,她竟然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一路上,刘危安已经给了她太多的震撼,她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可是看见这座宏伟的巨城,她还是破防了。

这是边荒?

这是贫穷落后的边荒?

这都算落后的话,那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部落算什么?

“这是第三荒最大的城池吗?”女神捕问。

“《坤木城只能算第二大,最大的是《龙雀城。”百里珑珑抢着回答。

“我记得边荒魔兽成群,怎么——”女神捕话没说完,忽然听见后面传来大量的脚步声,下意识回头,顿时被眼

最新小说: 监控人vs马桶人:共生泰坦 精灵宝可梦XYZ特别篇 九公主她又美又飒 名柯:我的恋人是松田阵平 [综]繁衍计划 繁衍计划 足球:年年卖球星,年年拿冠军! 原神:提瓦特的赌徒 双人方块求生,性感萝莉终成娇妻 年代:从农村到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