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觉得,这匹马可能有点儿欺生,于是再次跨了上去,结果刚刚上马,就被撅了下来,几次三番都不得成功。直到此时,李世民才明白,李建成这小子又在给自己挖坑呢,还好自己技术过关,这才没有被伤到。
李世民回来之后,将马还给了李建成,回头对宇文士及说:“有人想用这匹烈马来害我,但是人的生死是由命运主宰的,岂能轻易被害?”
说罢,李世民转头离去。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既羞且愧,事后找到了李渊的后宫嫔妃,将此事转述了出来。不过,李建成转述的时候改了一种说法:“秦王说了,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当天下的共主哩,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这样说话,明显就是说给李渊听的。
渊哥本来就对李世民不满,听闻此言瞬间就暴走了。
老二如此说话,岂不是诅咒他早点死吗?李渊急忙让内侍传旨:令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前来太极宫见驾
这道旨意很有意思,话是李世民说的,为何要找李建成和李元吉前来?难道就不怕当场对质,李建成的谎言被拆穿吗?
事实上,渊哥是个明白人,李世民想做皇太子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仁智宫的闹剧更是证明了这一
点,所以他完全接受了李建成的这番说辞。渊哥不想去证实这件事情的真伪,可他实在受不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恩怨纠缠,他决定把哥几个叫到跟前,想要狠狠地敲打一番,尤其是敲打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世民。
太极宫内,李渊的表情冷漠而绝情,李建成和李元吉站在一旁,一副事不关己,专心吃瓜的模样。
李渊责备道:“二郎!谁是天子,自然会有上天授命于他,不是人力所能够谋算的。你谋求帝位怎么能这般急切呢?”
李渊的这番话已经算是诛心了。在此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很像是家里的兄弟争夺玩具,李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可如今李渊直接责备李世民想要谋夺他的皇帝宝座,这就像是揭掉了李世民最后一层遮羞布。
如果换成其他的臣子,坟头草恐怕早已经几尺高了,可李世民毕竟是李渊的儿子,李渊的处理办法依旧是内部矛盾内部解决!李渊如此说话,目的就是把事情全部挑明:李世民做皇帝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足够聪明,就此罢手。
遗憾的是,面对李渊的逼迫,李世民的态度很强硬:他摘掉自己的帽子,跪在地上磕头,然后说出了一句话,请父皇让司法部门介入调
查。
李渊等人听闻此言,倒吸一口冷气。
古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就算别人知道你们家的破事,你也不能主动对他们说啊。明明是你们两个人争皇位,你还要请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哪个大臣敢管皇帝家的事儿?如果真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那就是李家莫大的耻辱,李氏宗庙的祖宗牌位恐怕会无风自倒了吧。
李世民如此说话,就是破罐子破摔,故意跟李渊抬杠。
这些年来,李世民越来越不像话了,不管是在态度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几乎把李渊的底线都挑战了一遍。李渊表示,自己已经忍了很久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堂恐怕会出大乱,自己的尊严也会碎渣满地啊。
不听话的孩子,必须狠狠地拾掇之。
有趣的是,李渊还没有正式发难,值班的朝臣来奏,说突厥人来势汹汹。根据情报显示:颉利可汗亲自带队,突利可汗积极支持,北边的战况非常紧急。
在此之前,突厥人相继骚扰过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原州(今宁夏省固原市)、陇州(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阴盘(今甘肃省平凉市)、并州,可毕竟都是打打秋风,搞个几日游就回去。
这一次,颉利可
汗亲自带队,大有进犯长安的意图。
渊哥看了看李世民,心里恨恨不已,可还是转变了画风:“二郎啊,把帽子戴好,你毕竟是大唐的栋梁,朕也不忍心责罚你啊,咱们还是说说军情吧。”
李建成和李元吉只能暗骂:彼其娘之!
骂谁的娘不重要,不过可以肯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情确实很低落,父子几个商议之后,最后决定还是由李世民挂帅,李元吉跟着打酱油。李元吉和李世民是绝对的死敌,就算是打外国人,李元吉也没有同仇敌忾的意思,他的态度似乎很明确,二哥爱咋玩就咋玩,别指望他会帮什么忙。
624年8月12日,颉利可汗和弟弟突利可汗率领一万多精兵来到了豳州城(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西,摆下了进攻的阵势。
当时,天降大雨,经久不息,后勤粮食迟迟不能到位,将士们常年作战,疲乏不堪,士气一片低迷。李世民看了看李元吉,脸上写满了无所谓,还有事不关己的超然,心中苦笑不已,史书没有记载其他高级将领的态度,不过从李世民的行动来看,将领们应该对以弱打强的局势抱着强烈的悲观态度。
然而,李世民性情孤傲,从来不会服输,就算天塌下来,他也会一力承
担。对那些喜欢看别人笑话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力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