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表态(1 / 2)

就在李密将抹未抹的时候,王伯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下军刀,将李密紧紧的抱住,大声哭喊道:“主公,失败算得了什么,我愿意死命相随!”

这桥段,和后世的电视剧一模一样。

看戏的人表示,王伯当抱的是李密的大腿,并不影响李密抹脖子的手上动作……很显然,这是一次天衣有缝的表演。不过,话又说回来,将士们抱怨归抱怨,如果真让大哥抹了脖子,谁来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看戏份差不多了,也就纷纷表了态,愿意继续追随大哥,听凭他的调遣!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继续和王世充对决,争夺洛阳地区的控制权?

李密只能徒叹奈何,干不过人家啊!

面对小弟们的投诚,李密感激涕零:“兄弟们,感谢你们没有抛弃我,我想前往长安投奔李渊,保大家一个荣华富贵!”

李密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渊虽然登基称帝,说破天也只不过是关中地区的扛把子,要想拿下洛阳,收买东都老百姓的人心,李密或许还真能帮得上忙,这也是他说话很硬气的原因。

幕僚柳燮瞬间就领悟了李密的意思,于是附和道:“主公,说起来,

您和李渊还是很有渊源的,咱们和他虽然不是同时起兵,可主公却在洛阳帮他牵制住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李渊这才顺利夺取长安,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发号施令,您现在去投奔李渊,岂不是正好嘛!”

众将士不明觉厉,肃然起敬:“的确如此啊!”

瓦岗将士绝处逢生,喜极而泣,当即收拾东西前往长安城。

李渊得知李密要来归降,大喜过望,一路上派了不少使者前去慰劳。

直到此时,李密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至少,瓦岗军对李渊还有利用价值,在后续的谈判中,李密至少可以争取一点主动嘛。

据史料记载,李密的心情本来很沉重,可看到李渊重视自己的到来,又开始嘚瑟起来,他对部将吹嘘道:“兄弟们,这些年我虽然没取得什么成就,可对百姓还是很照顾的,洛阳附近的数百座城池都受过我的恩惠,如果以我的名号去招降他们,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咱这次归附李渊,至少可以弄个台司(司马、司徒、司空)做做。”

不得不说,李密的脸皮比城墙还要厚实,如果洛阳百姓真买他的账,如今端坐在洛阳城的就不会是王世充,而

是他李密了更何况,李渊手下战将无数,谋士如云,有人有粮不缺钱,拿下王世充只是时间的问题,若要论收买百姓的小计谋,李渊才是真正的祖师爷!

对李渊来说,李密的归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况且,李密从来就不是屈居人下的枭雄,李渊又如何会给他实权?

从一开始,李密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不会太好!

寄人篱下的滋味儿,谁有谁知道

618年10月8日,李密一行2万余人达到长安郊外,出人意料的是,长安城并没有花团锦簇,百姓夹道,甚至都没有李唐的高级官员前来迎接。

李密几乎快要相信,李渊是不是把接待的日子搞错了,才会显得如此冷清?

事实上,李渊是故意的,丫的越是得意,老子越不能惯着你!

随后,相关部门出面给李密等人安排了一点饮食,然后给他们提供了安营扎寨的地盘,再也没有了下文……

李密心想,惊喜或许还在后面呢!

几天之后,李渊下达了诏书:封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

光禄卿(从三品):掌管皇室膳食的官职,代表你有地位。

邢国公(从一品):

勋爵,乱世之中只有勋爵是最不值钱的。

上柱国大将军(正二品):不是李渊要重用他,李密手下确实有2万大军,可不是大将军嘛!

说好的大司空、大司徒呢?说好的正一品,说好的超然待遇呢?

啥也没有啊!

李渊也很尴尬,这事儿办的,确实有点不太讲究,毫无底线!于是,李渊又下了一道诏书,答应将自己的表妹独孤氏嫁给李密,希望以最廉价的政治婚姻来缓和李密的敌对情绪

李密之前虽然不是皇帝,却也统领过数十万大军,享受过天下诸侯的朝拜,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李唐的光禄卿,每当朝会的时候,忙着给李唐的元老重臣端茶倒水(自然不会亲自端茶,但是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就是这么个角色定位),而且经常受到侮辱,这让他觉得万箭穿心,极度耻辱。

李密不好当着李唐大臣的面发作,只好找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诉苦。

杨玄感叛变的时候,王伯当就和李密认识了,二人交情很深。

看着好兄弟受苦,王伯当心里也很难过,于是给他出了个主意:“主公,洛阳附近还有很多人记挂着您的好处,始终不肯归附王世充,要

不,您去和李渊说说,让他派您去招抚这些人?”

李密:“也只能如此了。”

618年11月28日,李密上了一道措辞卑微的奏折:大唐皇帝陛下,臣思来想去,觉得愧对您的信任和恩德啊,希望陛下能准许臣前往

最新小说: 极限保卫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丧偶后,我成了将军夫人 飘零笑傲三国 穿成五零年末早死路人甲 恋爱脑女主拯救计划[快穿] 穿书后,被反派大佬宠翻了 贞观憨婿 师娘,求放过 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