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军人世家(1 / 2)

裴仁基出身在军人世家,祖父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裴伯凤,裴仁基曾经担任过隋文帝杨坚的侍卫,深受隋朝皇室的信任,后来参与过灭陈的历史大战,隋炀帝灭吐谷浑的战争,军事斗争的经验非常丰富。

危难之际,隋炀帝派遣裴仁基前来洛阳战场,可见裴仁基的实力!

事实上,裴仁基确实很给力,来到洛阳战场之后,他一直扼守着虎牢关,让李密吃尽了苦头。悲剧的是,当时军中的规矩,朝廷的制度已经完全混乱,就拿考核军功来说,士兵们杀了敌人,砍了几个脑袋,应该记录在案,由上级领导论功行赏,可朝廷的大佬们整日忙着内部斗争,谁也没管这些破事,裴仁基只好将军资分赏给手下的将士,以此来鼓舞士气。

这完全没有问题。

然而,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好事之徒,也不缺乏多管闲事的无耻之辈。

比如监军御史萧怀静,吃饱了没事干,总以为这种封赏完全是浪费钱财,裴仁基此举有收买人心的嫌疑。再加上裴仁基和刘长恭约好在兴洛仓会师,后来却掉了链子,直接导致了官军的惨败,萧怀静因此暗地里

搜罗裴仁基的过失,打算在越王杨侗的面前弹劾他。

这明显就是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对人不对事儿。

国难当头,隋朝的官员果然如李密所说,政令不一,还喜欢搞内讧。

裴仁基彻底无语了,他即便拿出所有的精力,也不够对付朝内的政敌,哪还有心思去和李密干架?

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结局恐怕还是逃不过悲惨二字!当时,裴仁基屯兵在百花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裴仁基确实杀了李密许多兄弟,可这说明不了什么,政治家的决策从来不会为了复仇,尤其是为毫不相干的人复仇。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既然裴仁基落难了,李密并不介意拉他一把。

李密:兄弟,要不来洛口城居住吧,环境虽然差一点,但以后还是有前途的!

裴仁基也有归降的意思,因此对幕僚贾闰甫说道:“你怎么看?”

贾闰甫:“看什么看,投降吧!”

裴仁基:“那萧怀静怎么办?”

贾闰甫:“呵呵,萧怀静就像是栖身在树枝上的大公鸡,如果他不知道随机应变,您尽可以一刀剁了他,

完全看您的心情……”

裴仁基:“好!我投降,你去帮我办理此事吧!”

有趣的是,裴仁基有意放萧怀静一马,可此人却想着向朝廷举报裴仁基。

贾闰甫说的一点没错,萧怀静就是一只不知道随机应变的大公鸡,面对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刀,让他彻底解脱。

杀掉萧怀静之后,裴仁基用武牢关作为见面礼,正式归降了李密。

李密给了他新的身份:上柱国、河东公!

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因为骁勇善战,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贾闰甫因为表现突出,被李密提拔为元帅府司兵参军,成为了瓦岗军的核心成员之一。

裴仁基的投降,还给李密带来了一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战将——秦琼。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市)。

祖父秦方太:北齐广宁王府的记室(五品官)。

父亲秦季养:北齐咸阳王录事参军(六品官)。

秦叔宝出身在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家境还算是不错,按照正常的职业生涯来发展,要么继承父亲的衣钵,做王府的小文官,要么外放到地方,做一届小小的县令,了

结此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武将的道路。

变化,来自于秦叔宝的父亲。

秦季养见惯了北朝皇室的血腥倾轧,残酷斗争,对黎民百姓因为战争而生灵涂炭的悲剧难以忍受,因此不想继续在政治漩涡中挣扎生存,最后决定带着全家人归隐山林。

乱世之中,圣人的知识和礼仪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秦叔宝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保持做人的底线,无限提高武力战斗值,追求极致的暴力美学!

隋朝大业年间,秦叔宝就在海军主帅来护儿的麾下效力。

当时,秦叔宝的母亲去世,来护儿闻讯之后,专门派遣使者前去吊唁。

来护儿手下的人都很不理解,堂堂的海军主帅,竟然为一个无名之辈搞出这么大的排场,说出去不怕被人笑话吗?

来护儿的回应铿锵有力:“秦叔宝这娃,彪悍勇猛,又有志向和气节,以后一定会飞黄腾达,干出一番大事业!”

有时候,某人本来没有这么大的心志,被大神鼓励一番,往往会有如神助,不知道当年的秦叔宝有没有这种复杂的体会……

可以肯定的是,秦叔宝并没有因为来护儿的认可

而死命追随他。

不久之后,秦叔宝就跳槽到了超级战将张须陀那里,先后平定了起义军首领卢明月、孙宣雅等人的叛乱,秦叔宝因为军功突出,被提拔为建节尉。

616年11月,一代名将张须陀被李密弄死,秦叔宝转投到了裴仁基的麾下。

准确的说,秦叔宝的前半生就是一部屠杀起

最新小说: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极限保卫 恶毒美人被大佬们狠狠惩治了 晴阳照行旅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打造最强边关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三国:王业不偏安 论恋爱游戏与虫族的适配度 红楼之江山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