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车英的心算是稍微安定一点,姚卫国的童子军作为第三方插入,起码能让三族族人稍微的理智一点。
夜色慢慢变深,然则在咸阳西门却被无数的火把照的犹如白昼。城上也站满了看热闹的咸阳百姓,此时,他们谁也没有喧闹,谁也没有舌燥。有的,只是静静的看着绵延数公里的三族队伍。
火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在夜空中显得如此的突兀,突然:“大良造到——————!”姚卫国高声报号的声音响起。
声音落点,一架马车从西门走出,后面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秦国锐士,姚卫国就骑马跟在卫鞅的身边。马车一直到了对阵双方的中间,一直到童子军阵前才停下脚步,让所有人都看到卫鞅的存在。
姚卫国对着窦临武挥手,窦临武会意大喊一声:“撤!—————”童子军边飞快的向两边跑去。
卫鞅站在马车之上,显得异常的庄重,头戴玉冠,身披长袍,一身标志性的白色衣服,手拿穆公剑。穆公剑乃是秦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卫鞅一直未曾动用,但是到了今天,他不得不拿出来,好好的震慑一下咸阳城内的异心之人。同时也是让百姓对他执法的力度,更加信服。
卫鞅在场中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火把,看着书写的请命血字,看着那些愤怒的百姓。不禁有一种民意不可违的感觉,在这样的民意面前。就算自己身后有十万大军,恐怕也不能阻挡百姓的愤怒,自己现有的四千人马,在这样的民意面前,就像是大海中,随时会倾覆的一叶孤舟。
卫鞅知道,这才是真正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卫鞅的马车刚刚停稳,三族最前面的老人就呼啦啦的跪下一片,披麻戴孝的白氏大长老,举起一封血书,悲凉的说到:“白氏一族,从不负秦,然则遭此大难。还请大良造大人—————为我白
氏做主———————!”
后面的族人们,举起能举的东西,齐声喊到:“请左庶长为白氏做主—————请左庶长为白氏做主———————”呼声震天,在黑夜中,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呼声停止,突然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老少爷们,交农啊!—————”说话的,是一名丈夫被杀的女子。
声音响起,顿时就是连绵不绝的喊声:“交农啊—————交农———————!”
在呼喊声中,三族族人纷纷将所有的农具,丢向了对峙的空地。噼噼啪啪的堆成了小山。卫鞅顿时对着姚卫国说到:“去,把老族长扶起来吧!”然后又向马车的驭手说到:“走,去老族长身边!”
姚卫国和驭手同时领命,姚卫国上前扶起老族长:“老族长,左庶长会为我白氏一族做主的!您就起来吧!”
听闻此,白氏大长老这才起身,后面的族人纷纷跟着站了起来。卫鞅的举动,倒是让车英一阵紧张,准备带人上前保护。却被卫鞅一瞪眼:“车英,你给我退下!”车英这才不情愿的退下。
卫鞅来到白长老面前,直接跳下马车,对着白长老就是深表歉意的一鞠躬,然后才拿起血书举过自己的头顶,朝着实野说到:“当着三族族人,咸阳百姓的面,卫鞅在此保证。如不能按法处理,天地不容!还请三族的父老乡亲们,静待结果!”
白长老颤颤巍巍的回身,看向自己的族人:“大良造说了!大家都安静!”
卫鞅向白长老点头,然后重新上了自己的马车,就那样站在马车上,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然后卫鞅才说到:“孟西白的族人们,孟西白乃是大秦的老族,自秦国崛起以来,你们一直都是秦国顶梁柱石,其中白氏更是农耕大族,为秦国的征伐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证。
秦国能有今天,与三族的努力分不开,远的不说。就说近百年来,多少三族子弟为了秦国,效命疆场,最终尸骨无存。但是,你们没有怨言,新法施行。白氏一族日夜勤耕,方有今年的大收成。白氏的麦收,已然秦国之首。
然则,当此之时,太子却滥杀白氏族人,以至于三族举族交农,震惊天下。这里,卫鞅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看国府如何处置!今天在这,卫鞅保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等信大良造—————!”三族族人立
马跪下一片。
卫鞅急忙说到:“诸位请起,卫鞅身为秦国大良造,自当紧守国法。秦国新法,意义何在?就是国无二法,就算太子犯法,那也与名同罪。卫鞅手中之剑,乃是君上亲赐的镇国神剑,就是保证变法的利器。今日在这,卫鞅就给大家一个交代!”
卫鞅说完,看向随行的景监:“现在请景监长史宣读大良造府书令!”
景监领命,从后面的队伍中走出,上了一辆兵车,然后展开书简:“秦国大良造卫鞅令:太子嬴驷,不尊国法,肆意滥杀,与民同罪。按律当斩。然则念及秦国储君,亦是少年罪犯,免去杀头。然则太子所做之事,人神共愤,违背天道。处罚如下:其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虽免肉刑,但是必须削发代斩,
其二,太子必须披麻戴孝表示忏悔之心,为白氏子弟送葬。
其三,死者丧葬用度,各项抚恤,家庭日后生活用度全部由太子府承担。
其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