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芸还没开口,贺红梅就把自行车推进朱芸家院子,把两袋麦麸解开绳子往地上推。
“二嫂,你这……”
“好你个朱芸,骗人都骗到自已娘家了!”贺红梅打断朱芸的话,瞪着眼睛看她。
朱芸眼睛一扑闪,难道县第三面粉厂把直营点也设到徐寨乡了?
贺红梅生气,朱芸爸妈则是替这个女儿感到不好意思,他们老朱家人人忠厚,个个踏实肯干,家里条件不说多好,但在整个村子里,那也算是很不错的。
生产队那会儿就数他家劳动力多,挣的公分也多,年尾分粮的时候谁家不羡慕?
朱芸是他爸妈的老来女,整个朱家就这一个小女娃娃,自然是全家捧着长大的。
乡下女娃当然不可能锦衣玉食,但朱芸从小到大,家里谁也不舍得让她干半点活,更不可能缺少她吃穿。
朱芸爷爷奶奶还在的时候,家里人都吃玉米面,仅有的好面是留给两位老人的。
可爷爷奶奶非要把好面留给朱芸,只要朱芸不吃饱,两位老人坚决不肯吃那好面。
这样娇养着长大的女儿,根本不会干什么活!
可是能怎么办呢?把女儿娇养到二十岁,难道这个时候再逼她吃苦下地学劳动吗?
还是嫁人吧!朱进山两口子挑来挑去,挑中了叶洪波,因为那时候叶家是整个红星村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
更重要的一点,叶洪波三兄弟挨肩,老大叶洪军二十二岁,老二叶洪波二十,老三叶洪兴十九。
当时叶家二老也算年轻,两人都不过四十五岁。
叶洪军已经在早两年结了婚,娶的钱凤英就是他们徐寨乡的,朱进山跟钱凤英娘家爹妈还认识,知道钱凤英脾气秉性都好,朱芸要是进了叶家门,妯娌肯定也不可能欺负她。
这样一家子五
个劳动力,朱芸嫁过去还能累着?肯定是跟妯娌一起做做家务事。
朱进山打着这样的主意,总算同意了跟红星村叶家的亲事。
谁能想到亲家去的早,丢下三个儿子不管了?
老人不在,叶家三兄弟自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不分家,首先老三家的田华兰就不同意,最大的原因就在朱芸身上。
再到后来包产到户,更是各家顾各家。
队上领导也不催下地了,朱芸跟叶洪波一个靠着另外一个,这完全就是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分产到户没两年,两口子过成了村里生活水平特别差的那一类。
可包产到户后朱进山自己也忙呢,他哪有多功夫关注自己女儿过成了啥样?
前段时间朱芸回娘家去借钱,朱进山两口子听她说十里铺的变化,听朱芸形容做小买卖有多赚钱,个拿工资的还不如一个做小生意的呢!
朱进山也听得心动,却又怕朱芸真把小生意做起来,惹上什么事。
朱芸一心吹嘘,把任副县长坐镇十里铺的事都拿出来说,十里铺街上的热闹更是被朱芸吹得,好似比县成还要繁华。
一个小小的十里铺,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变得比县城还好,但整个九华县只有十里铺恢复集市,有人骑车跑几十里,就为逛逛十里铺的集!
朱芸劝了朱进山大半天,说得口干舌燥。
正好他们村有人去十里铺逛集回来,朱进山抓着人一问,心里总算相信了朱芸的话。
女儿想把日子过好,朱进山是支持的,只是要一个农民一下子拿出几百块钱,那也是不可能。
朱进山凑了半天,只凑到五十块钱。
五十块钱够干啥?在当时的朱芸心里,麦麸一毛钱一斤,五十块钱只能买五百斤麦麸,五百斤离一万斤可差远了!
无
奈之下朱进山又去找亲戚家凑,别家听说是做小生意,都不敢借这个钱,生怕朱芸惹祸上身,把他们也给连累了。
朱芸堂哥朱玉川是个老实人,自家叔叔都求上门了,拍着胸脯做担保,朱芸还在边上说,等几天还钱的时候多给堂哥二十斤麦麸做感谢。
朱玉川实在不知道怎么拒绝,硬着头皮拿了五十块钱给朱芸。
这是朱芸借到钱的过程,至于说贺红梅等人今天过来,则是因为那两袋麦麸。
九华县全县大开放,徐寨乡自然也恢复了集市。
朱玉川跟贺红梅今天一大早就带着两袋麦麸上集,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把麦麸卖掉。
结果人家一听他们要价一毛钱一斤,直接甩给他们一个白眼,“县第三面粉厂在十里铺设立直营点,麦麸才五分钱一斤,你们要做生意也得去打听下行情,这样瞎卖能做得起生意?”
都是农民,再难听的话人家倒是也没说,朱玉川自己就已经羞得满脸通红。
拉着麦麸离开集上,贺红梅就开始生气。
“人家面粉厂的直营点才卖五分钱一斤,朱芸咋跟我说她拉的六分钱一斤?还说什么低于一万斤人家面粉厂根本不给批条子,我看她就是想骗咱们的钱!”
这都是亲戚,朱芸竟然这么骗他们,贺红梅怎么能不生气!
贺红梅生气,回到家就去找朱进山两口子,朱玉川不敢说自家二叔什么,贺红梅可管不了那么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