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名额已满,但是仍然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汇集而来…
“官爷,您瞧瞧俺,俺也很强壮的,带上俺吧…”
“官爷,俺也行,带上俺吧,俺啥都能干,不要三十斤粮食,给口吃的就行啊…”
“官爷,您要小孩不,俺家二狗很听话的,一天吃一顿就行…”
“官爷,您行行好,带上俺家娃吧,俺们家四个娃娃,眼看着就要饿死了…”
“官爷,求求您了…”
看着围城一堆的百姓们的卑微的请求,曹化淳心中百感交集。但是上头给的指标就四千,他也没办法啊,只能硬着头皮撒谎道:
“诸位父老,本次募兵人员已经满了,下一波招兵还有,还请大家耐心等待,况且,咱家这次调过来的粮食已经发完了,大家各自归去吧…”
看着百姓们绝望的眼神,想着来时看到的场景,曹化淳终于还是没狠下心,于是咬咬牙,擅做主张道:
“让这些人把他们的孩子都领过来,将生的健壮,头脑灵活的留下,咱再组一个少年军!”
负责招募的随从有些为难道:
“公公,这…恐怕不妥吧?”
曹化淳眉头一皱,冷声道:
“按咱家说的办,出了问题,咱家一力承担!”
随从们当即领命:
“是!”
淳朴的百姓们接到消息,千恩万谢的将自家孩子拼命往前推,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被选上,那样就不用被饿死了…
于是,新一轮招募再度开始:
“来这里一个个报名字,年龄?”
“俺叫李过,今年十二岁…”
“俺叫张鼐,今年八岁半…”
“俺叫苏乞,今年十一岁…”
“俺叫刘芳亮…”
“俺叫李来亨…”
“…”
崇祯二年八月,前往陕西招兵的曹化淳,带着招募的四千衣衫褴褛的陕西“精壮”以及额外多出来的二千“少年军”回返京师。
与此同时,好不容易送完快递的李洪基回到家中,发现侄儿李过没在,便进入其所在的陋屋查看,发现床上放了一袋粮食,地上还歪歪扭扭的刻着字。上面写着:
“叔父,俺在家浪费粮食,皇帝老子发粮,俺跟着去京师给皇帝老子当兵了。等俺当了大官回来,带你享福…”
李洪基看完急了,正准备去追,刚好被自己媳妇看见。看到救命的粮食,韩氏说道:
“相公,你干什么去?”
李洪基:
“恁小的娃娃,怎的能当兵?况且俺侄儿怎的就值半袋粮食?这一路山高路远,太危险。俺去把过儿追回来。”
韩氏想着那半袋粮食,一把拉住李洪基道:
“这次过儿是去给皇帝老子当亲兵,住皇宫哩。再说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俺们家这条件,过儿跟着咱早晚要饿死,不如让他去…”
李洪基闻言顿住脚步,叹了一口气道:
“唉…罢了!万般皆是命,这贼老天!”
…
又几日,李洪基再次送完快递回到家中,发现韩氏与人通奸,怒而拔刀,欲杀之。韩氏惊恐道:
“莫杀我!想想过儿…”
李洪基握刀的手停住,良久,将手中的刀扔在地上,选择报官休妻后,不再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