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纷纷沉思起来。几人都是心思通透之辈,自然知道朱由检的意思。若是单单镇压平叛,今日的军报已到,陕西形势一片大好,断无可能在此时召集众人过来,旧事重提。
几人思量了一下,施鳯来率先说道:
“陛下,陕西之问题,核心不在于镇压平叛,而是天灾。这些年来,陕西连连大旱,颗粒无收,即使陛下几番免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如今陕西粮价高的离谱,又逢动乱,商旅绝迹,有些地方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臣恐陕西民变会愈演愈烈…”
侯恂接着说道:
“陛下,施阁老所言不虚,若是无法解决陕西灾害问题,那陕西就一直会是动乱之源,投多少钱进去都填不平。”
朱由检心中无奈,于是沉声说道:
“你们说的朕都明白,宣尔等过来不是让你们说问题的,直接说解决之法!”
二人闻言再度陷入沉默,思考了起来。李信第一次参与机务,有些紧张道:
“陛下…末将认为,以如今陕西的局势,不宜再增加兵力。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就大,反而会导致粮食消耗加剧。一旦后勤供应跟不上,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三边总督洪承畴手中的二万兵力已然足够,京营的五万军入陕反倒是成了累赘…”
听到李信提及京营,众人纷纷一头黑线…
朱由检摆摆手说道:“京营朕自有打算,此事不必再提。”
见朱由检这么说,李信也就不再纠结。袁枢接着说道:
“陛下,您曾经说过,这番薯和玉米是比较耐旱的,臣以为,可以向陕西派送粮种,让官府组织流民大规模种植,手中有粮,百姓自然不会作乱。”
侯恂见此,插话说道:
“派送粮种,也许可以缓解,但是并不一定能起到多大效果。不管多耐旱的粮种,总要有水源供应,陕西大旱已经不是一两年了,水源枯竭,赤地千里。没有水,再耐旱的种子也活不了吧。”
宋献策补充道:
“况且,陕西兵祸绵延,就算粮种运过去,百姓也无法安心从事生产”
见袁枢无言,宋献策再度问道:
“陛下,是否考虑过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