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至民国十九年隆冬。
即便只是早冬,凌厉的北风已然透骨,漫天的雪片随风翻滚。
一叶扁舟逆水行舟,沿大宁河流域前进,载满为躲避战火而南迁的难民。
当时北方烽烟四起,生计艰难,众多难民涌向南方,希冀能觅得一隅安宁之地。
小船驶入了一处广阔的水面,两岸山势陡峭如削,与北方的景象迥异,长居船舱内的乘客纷纷步出,兴致勃勃地欣赏这异景,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那是什么?”
“哇,悬崖之上竟挂着这么多棺木。”
待船行至江心时,乘客们忽觉悬崖峭壁上遍布密密麻麻的棺材,如同蜂窝般布局,令人望之胆寒。
“此即巫山悬棺。” 正抽着烟斗的船家见众人交头接耳,主动解释道。
“这项习俗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千余年前的巴国,更前方仍有更多。”
“这般高耸的崖壁,人们究竟怎样将棺材吊至其上?”
“无人知晓个中原委,那门手艺已成绝学。”
闲聊之际,船只顺江而下,正如船家所述,两侧崖石上的悬棺逐渐增加,部分棺木已然朽败,暴露了累累白骨。
忽有一名女性瞪大双眼,手指示向一处裂开的岩壁,惊愕道:
“瞧,那上面有人!”
有人?此言一出,引得全船人瞩目,纷纷抬头探寻。
在一排排棺材之间,一道人影时隐时现。
虽然相距甚远,仍可清晰辨别那是一位大约十七岁的少年,冬日里仅着一件黑衣,凭一条细索在险峻的岩石间轻盈穿梭,身姿敏捷。
“真的人类在那里。”
“老天爷,他怎么登得上去?”
“若是摔落下去,能有命在吗?”
面对此番奇景,众人心中既惊奇又忧虑,少年的生命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现场鸦雀无声。
“别作声!” 船家抬头扫视,面色遽变,赶忙穿入人群,压低声音警示。
“各位,请压低音量,此人并非凡人。巫山棺材峡自古便有靠悬棺谋生之辈。”
“他们是吃死人饭,探墓求宝之流,莫要无端生事。”
忆及长辈的传说,船家的面色愈发苍白,不愿多加注视,迅即命令艄公加速。
“船夫,那人究竟是什么来历?” 一名似为教师的中年男子思索片刻后发问。
“前辈相传,他们是‘观山太保’!”
……
木船继续劈波斩浪,穿越结霜的河面,最终消失在绵延的山谷之后。
“总算脱身。” 封无修收回目光,长吐一口气。
这 古墓之事,向来不能见光,最怕被旁人撞见。像他这般大白天就在棺材上忙碌,确实少见。
他回头一望,远处挂着一口形状特殊的棺材,与其他棺材截然不同。这棺材犹如一艘小船,表面雕刻着繁复的图案,细看皆是各类飞禽走兽。
“以舟为棺,凤凰图腾……不错。”
封无修眼中掠过一丝兴奋。这明显是两千多年前巴国特有的一种船棺,能在这上面刻凤凰图腾的,必是贵族中的佼佼者。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随手抓住一条绳索,利用一处突起的岩石,一跃而起。
一番攀爬后,他终于来到了船棺所在的洞口。
解开了固定的锁链,封无修靠近船棺,开始细致地检查。
船棺大约两三米长,采用优质的檀香木制作而成,俗称阴沉木,具有极佳的防腐性能,即使历经千年也不腐烂。
能享用如此高规格葬具的墓主人,显然地位显赫,绝非普通人。
越想越激动,封无修从腰间抽出一把刀,沿着棺木边缘轻轻划动,破除了封蜡层。
随着蜡层的去除,一股奇怪的气味从棺内涌出。
因为封闭太久,死气与毒气积累甚多,普通人闻到便会中毒,但封无修却毫无反应,径直掀开了棺盖。
低头一看,封无修只见棺内躺着一具完好无损的女尸。
她身着巴国典型的长袍,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手中握着一块玉牌。
她的额头上镶嵌着一枚金色饰品,犹如一只倒置的眼睛,似乎随时都会睁开,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
虽然双眼紧闭,但她仍保持着寂静,容貌依旧展现着昔日的倾城美貌。
若不是知道她已去世两千多年,封无修几乎会以为她在沉睡。
活尸!
看到这一幕,封无修的表情变得凝重,不再显得那么轻松。
活尸极为罕见,许多人一生都无缘一见。
“无意打扰,仅求一物!”
封无修迅速拿出三炷香、三叠纸钱和一壶酒,在棺前点燃,朝女尸鞠躬行礼,低声道。
纸钱烧完后,封无修伸手,从女尸手中取出了那块玉牌。
刚接触到玉牌,一阵温润的气息随即散发开来。
与此同时,封无修脑海中传来系统的提示声:
“天书异器:来自巴国大祭司青桑之物。”
“叮,恭喜完成任务——寻得巴国玉牌,奖励兑换点。”
西湘!元代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