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璐璐在单位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每一天都过得既充实又紧张。
陈主任带着她开的会,简直没有尽头。
虽然薛璐璐知道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政府发展的快速道,她们作为辅助单位,也正是要劲儿的时候。但是面对接踵而至的任务和挑战,她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工作的繁重,更来自于同事间的暗流涌动。
薛璐璐心里清楚,陈主任对她的信任和重用是难得的机遇——人们都说,陈主任这是要重用她了。
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对于陈主任对薛璐璐的特别关照,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氛围
朱姐和吴超杰两个人总是在私下里蛐蛐薛璐璐,认为薛璐璐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不过是凭借某些不为人知的手段。
而何安也在这个单位,成为了薛璐璐上位手段的一个明证。
吴超杰多次在陈主任面前表现,陈主任却仍旧没有对她委以重任,这让吴超杰更加怀恨在心,造谣说薛璐璐和陈主任有着不为人知的交易……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暗流涌动,办公楼里同事们看向薛璐璐的眼神越来越奇怪。
张秘书倒是不说什么,他的不甘和嫉妒主要表现在工作上——他总拿一些不重要但十分琐碎的工作,让薛璐璐的忙碌雪上加霜。
有一次薛璐璐还听到张秘书抱怨自己学历太低,所以即使能力超强,好机会也留给了“那些学历风光、实则没什么能力”的人。
面对同事们的嫉妒和微词,薛璐璐心中五味杂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压力。
她明白,职场中的竞争向来激烈,但她从未想过自己晋升的阶梯这么难爬。
她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为团队和公司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现实却让她不得不面对这些无端的指责和猜疑。
面对这些带着敌意的误解,薛璐璐心里明白,再多的剖白都是没用的。
她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于是,薛璐璐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
如此一来,她与何安的深夜长谈之后定下的关于新东方的未来发展规划,自然让她无暇顾及。
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让薛璐璐深刻体会到了当前辅导班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何安虽然有着许多创新的想法,但是他的管理手段还是太温和了,想要大刀阔斧的落实两个人的计划,还是稍有欠缺。
再说了,虽然互联网的兴起还要等待许久,但是他们发展新东方的脚步却不能停滞。现在的线下辅导班已经遍地开花了,他们如果不能快速占领优势,那么他们之前的领先奖毫无用处。
如果她和何安的努力不足以支撑辅导班的长远发展……
薛璐璐意识到,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她对于新东方发展的需求了,更无法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在这种模式下,资源的分配不够合理,决策的效率低下,新东方师资力量之间的凝聚力也难以形成。
薛璐璐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结合电影里学到的小贴士——朋友一起办企业容易分崩离析,两口子办企业,没准就要劳燕分飞了……
新东方的规模越来越大,就越来越不能仅仅依靠薛璐璐和何安两个决策者。
要想让辅导班真正走上正轨,就必须引入标准的管理机构,以企业式的管理模式来推进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决策的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又一个加班后,薛璐璐终于将这个想法和何安交代了。
薛璐璐这边忙碌,何安又何尝不是呢?
听到薛璐璐的这个想法,何安也松了一口气。
两个人之前让王新旭加入的时候,何安还有些不乐意,现在王新旭却成为了管理老师的中坚力量,为何安分担了许多工作。
何安现在也深刻感受到了力不从心。如果有更多的王新旭来帮忙,他们会轻松很多。
两个人达成一致后,就决定先从内部着手,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
薛璐璐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给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同时,薛璐璐依靠自己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了解,还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以此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方案作出后,薛璐璐和何安都感到很满意,他们将计划在新东方公布出来,打算开始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需要克服的阻力和困难,第一个就来自于王新旭和教师团队。
王新旭连夜找到薛璐璐,质问她是否对自己有意见,是否对教师们有意见。他们是不是要卸磨杀驴,辞退现在的老师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