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2:30,刘一鸣正在图书馆看论文,手环震动,有新消息:“请立即回归战斗岗位!”同时,外面的大喇叭也响起了警报。
“有敌情?”
刘一鸣退出登录,一边整理衣装,一边往控制室跑。
虽然全舰都是刘一鸣的岗位,但刘一鸣认为他的真正岗位是在控制室,只有那里才能通览全局,所以刘一鸣就往控制室跑。
一路上到处都是匆匆赶路的战士,但是忙而不乱,等刘一鸣赶到控制室的时候,房间外面已经见不到人了,都到达战斗岗位了。
刘一鸣来到控制室,三位飞行员都在,大队长亲自上阵,小孟坐在后面观摩。刘一鸣跟他们打过招呼,走过去坐在小孟旁边,系上安全带。
按规定,正式作战时,非战斗人员不允许进入作战岗位,但主机单位的代表是特许的,可以在指控室观摩,不能随便说话,而遇到问题要随时解答。
说实话,坐在那里压力挺大的,因为刘一鸣对舰的了解还不是太深入,别人问了问题自己答不上来,那就尴尬了。
不一会儿,作战任务下来了:
五分钟前,我方侦察舰已发现外星飞船踪迹,经我方情报部门分析判断,外星飞船极有可能于20:30左右到达柯伊伯带附近sk0068天域。
我方须于3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并于30分钟内完成布雷作业,20:00前撤离至3327天域监视待命。战舰15:00点火出发。
这有点奇怪,按以前的计算和推断,外星飞船至少半年以后才能到达柯伊伯带啊,前几天也没听张语涵说外星飞船有加速迹象啊,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呢?
刘一鸣在心里暗暗嘀咕。
但看着他们一个个如临大敌,忙忙碌碌的,刘一鸣也不敢吭声,只能自己闷头想:
半年的路程如果一个月走完,那么外星飞船的速度要增加为原来的六倍,原来即便是20欧速,现在也要120欧速,已经超光速了,这怎么可能!或者反过来,假定外星飞船能以最高90欧速行驶,除以6,则原来要15欧速,用这个速度进行宇宙航行显然太慢了。
所以,要么原来关于外星飞船的速度和位置不准,要么就是——外星飞船根本没有到来,现在不是实战,而是——演习!对,应该是演习。
因为张语涵说过,他们在搞一个课题研究,那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几天有可能是完成了验收,进入了作战试验环节,要实地验证一下那些方法和结论等是否正确和可行。
刘一鸣越想越觉得就是如此,嘴角不由的露出了笑意。
但是刘一鸣不能说出来!既然上级说是实战,那就是实战。刘一鸣如果乱说就是扰乱军心,问题很严重。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抿紧了嘴巴。然后四下望了望。
战舰已经飞离驻泊位置,在逐渐加速中,仔细体会,能感觉到轻微的推背感。这艘战舰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是不错的,应该是无级变速,速度的变化很平滑,加速减速时乘员没有那种很难受、恶心想吐的感觉。
四艘布雷舰原本是各自绕一个矮行星转动,也就是隐藏在柯伊伯小行星带的石头阵里面待命,在外面、在远处是绝对发现不了的。
现在点火以后,从前面的驾驶窗望出去,只见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别有一个白色发光体,右后方一个白色发光体,拖着长长的尾迹,从行星带中倾斜着冉冉升起,三个发光体沿同一角度朝同一方向前进,犹如三龙出海,煞是壮观!
其实如果从更远处看,肯定能看到四艘飞船同时上升,另一艘就是他们乘坐的这艘,所以应该是四龙出海。刘一鸣一边欣赏着外面壮观的景象,一边脑补着这个画面。
眼前的星图上已经设好了目的地,飞行路径已经自动规划完成,飞船在导航的引导下,沿着规划路线自动飞行。远处的小行星带在飞船尾迹及星光的照射下,一片朦胧,缓缓后移着。
不一会儿,驻泊地点已经看不见了,前面依然是茫茫的石头海。
目标天域依然在柯伊伯带,与太阳的距离跟原来的驻泊地点相近,所以等于是绕着柯伊伯带的外围,走弧线改变一个位置。
推背感持续存在,显示屏显示速度一直在缓缓增加。飞行时间大约三个小时,飞行程序已经根据路程和时间设定好了加速、减速过程,加速度在1g左右,还是比较舒服的。时间到了它会自动调整,无需飞行员的介入。
几个人只要静静的看着就好了。
战舰静静飞行半小时,各舰不断通报飞行正常。接到实战命令的紧张感渐渐消除,姚、周二人放松下来,刘一鸣一直都不紧张,因为他知道肯定是演习。只有小孟还是挺紧张,应该是第一次参加“实战”。
“小孟,你跟小周换下座位,你来当副驾。”李志军说话了。
周振安看看队长,有点迟疑的说道:“小孟?好吧……小孟,我们换下位置。”
“我当副驾不合适吧?我……我再看一会儿吧,现在还是挺紧张的。”小孟摆手。
“技术上你已经可以了,就是没经历过实战,胆子有点小,这次正好是个机会,我再带带你!”李志军鼓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