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只要有故障就把保障人员喊过去,让保障人员解决,他们在一边观摩学习。
舰队对舰船的保障是有明确要求的,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科学保障、快速保障、协作保障、创新保障。
因此舰队要求大力培养舰员发现问题和动手维修能力,尽快建成装备保障全覆盖网络,确保装备时时处于技术骨干和舰员的监控之下。
同时要借助舰载通信网络,建立各战舰之间的协作保障关系,形成保障资源互补配置的维修体系,做到小故障自修不超过24小时、大故障联修不超过72小时。
刘一鸣之外那些纯保障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保障设备不出故障,出了故障能够快速修理,如果设备运行正常,他们啥事都没有,整天闲着也没人管,具体干什么完全是自己安排。
刘一鸣主要是“评估师”,而不是“保障师”,舰只运行正常或不正常,都要去了解情况并进行记录,而且每天都要跟踪记录,所以他是有特权的,可以在整个舰里面到处“逛”,只要不影响战士们正常工作就行。
其实也不需要哪儿都去,主要就是去控制室查看各种监测仪表,所以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控制室,跟操控员都成了好朋友。其他重要地方,如动力舱、武器舱等,乃至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也需要定期走访查看,了解运行情况。
操控员每组三人,值班8小时,三班倒。因为飞船是自动驾驶,他们的工作其实非常简单轻松,基本上就是坐在那里,不时地留意一下状态是否正常就可以了;甚至不用看,因为不正常的时候会报警。
飞行时,雷达对外界进行探测,信息传给飞控计算机,计算机自动计算行进路线,如果发现障碍物体,也会自动规避。说实话,飞船高速行进时,人类的反应时间根本跟不上,只能采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涉及自动探测、自动导航和飞行控制等,只要事先装订好目的地坐标,飞船可以自己规划线路,自己躲避障碍,然后自己飞过去。通常情况下,在太空飞行,除了舰队,周围空空荡荡的,想出事都不可能。
操控员大多比较好相处,只有队副周振安,是个极讨厌的家伙,感觉是个兵油子,得知刘一鸣是厂家的人后,就不停的吐槽。
要么说驾驶台的提示灯太亮,刺眼,让它没法安心(其实是没法打盹);要么说按钮的手感不好,硬邦邦的,要用很大的劲按才行;要么说住的地方空间太小,窗帘的遮光性不好,影响他睡眠,等等。
说实话,这些问题确实是问题,刘一鸣也承认,但他的态度太恶劣了,让人很不舒服。不过人家是甲方,刘一鸣只能陪着笑脸,老老实实承认有问题,会向单位反馈,以后进行改进。
大队长李志军,性格却是好得多,跟刘一鸣也比较熟了。刘一鸣问他这段时间对舰的感受,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他很认真的倾听,然后说:“总体来讲,比其它舰要好,但也有要改进的地方,等任务完成后,我整理一下,再告诉你。”
刘一鸣就很感动,感觉这样的用户真是太好了,有他们在,厂家会省多少事啊。为什么人家能当上领导?这素质杠杠的,那个狗屁周振安真是打马也追不上啊!
孟思甜很文静,不太爱说话,通常都是在边上默默的听人说话,说话前都是先笑。刘一鸣跟她也算比较熟悉了,所以有时候就会聊得多一些。刘一鸣感觉她的操作明显熟练多了,看来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操控员学什么呢?主要是怎么去看仪表,怎么去规划航路,怎么处置紧急情况等。这些事情虽然也有现成的教材,但最终还是要靠实作,不飞满足够时间是成长不起来的,因此也是急不来的。
为了不跟战士们竞争舰里的资源,刘一鸣基本上与他们错峰活动,上午去锻炼和走访,下午去泡图书室整理资料和看书。
图书室就在活动室旁边,纸质书没有,都是一体式计算机,几万种电子书存在服务器上,刷脸登陆,就可以下载到本地阅读。大屏幕看书很爽,而且可以批注。
服务器上还有论文库,可以随便查阅,所以搞研究也很方便。也有电影,看的时候要用耳机,不能影响他人。
有单独的一间屋子,里面的十来台电脑可以连接外面的星际互联网(舰里只有这里可以上外网),可以看看外网的新闻,跟家人联系等,其实跟网吧差不多。
不过时延很大,信息都不是即时的,所以视频聊天就别想了,只能发邮件,而且邮件发出前要经过涉密审查。这几台电脑与其他电脑是物理隔离的,这叫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刘一鸣一般是先整理工作日志,通常要花个把小时。然后上网看看新闻,虽然大都是前一天的,好歹也能跟上形势,这个花费的时间不确定。当然,如果最近有大事发生,也可能先去看新闻,具体都是自己把握。
访谈信息的整理比较费时间。需要分门别类整理汇总访谈或用户主动反馈的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填入pad里的问题登记表,俗称故障单,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方法、排故人员、处理结果、用户评价等等,如果是排除故障,还需要用户签字,然后还要填写工作日